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报告

相关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报告
瞭望东方周刊 / 2014-03-30

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已经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

  一个多月前,在伦敦远郊一处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一件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最终以5160万英镑成交 (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买主是一位神秘的中国商人。

  如此“天价”似乎难以解释,英国媒体将之解读为中国人高涨的“瓷器爱国主义”,而英国网民则大呼“中国商人愚蠢”。

  争论尚未止息,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夜场上,备受关注的书圣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又拍出了3.08亿元高价。

  “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书画收藏委员会常务主任张忠义,在收藏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认为这些藏品拍出上亿元价格并不稀奇,“这说明大部分文物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已经高出其收藏价值,成为了一种高回报的新型投资行为。”

  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已超过股票房地产

  民营企业家、民间收藏家陈奎洪有20年的瓷器收藏史,专门收藏“金木水火土”(“水”指水晶),尤以瓷器为主。他的公司里有一层楼专门辟出2000平米用于安放藏品。

  他告诉本刊记者,近两年瓷器日益成为收藏界的热门,“一是历史不断裂,历朝历代的瓷器都能找到;二是易于保存、便于传世。”

  他的判断是,5.5亿元买走乾隆花瓶在情理之中,“将来出手并不困难,肯定升值。”

  这个说法有数据支撑。2010年1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民间收藏文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已经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

  如此说来,以数亿元争购花瓶,如果是收藏爱好,则无所谓价值;如果作为投资,也并非“愚蠢”或者“不理智”。

  “这次拍出3.08亿的《平安帖》,只有0.3平方尺,四行41个字,是《平安帖》的不全本,而且还存在‘真迹’、‘摹本’、‘何时摹本’的争议。但 无论如何,它的确是一件稀罕物,用乾隆皇帝的话叫‘可亚时晴’,是中国有文物艺术品拍卖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书圣王羲之作品。就其独特价值来说,买家还是很理 性的,如果是全本,价格将更无法估量。它的高价成交,无疑为今后书法作品和信札手稿的拍卖开拓了更广阔空间。”

  5年前的嘉德拍卖会上,关注中国古代字画的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曾以2500多万元的高价拍下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张忠义说,这在当时让他非常震惊。2009年,这件藏品在保利的拍卖会上现身,“拍了6000多万,几年间,尤伦斯就赚了4000万。”

  张忠义说,这样的事例在收藏圈还有很多,用行话说,“十年十倍”绝对不是梦。

  叫价直接从2000万跳到4000万

  而这个高投入、高回报的投资平台,也不是一夜之间搭建起来的。

  张忠义回忆,在1993年,当拍卖这种交易形式刚刚进入收藏领域之时,涉足者都是资历颇深的收藏家,“憋了很多年的劲终于使了出来。”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却给刚刚繁荣起来的收藏业泼了一瓢冷水。

  “对中国收藏界来说,大的调整发生在2005年,真正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事件,是国际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场炒作。”张忠义解释说,当代艺术指的是非中国传统风格、带有西方特色、个人化的现代作品。

  “国外的艺术品投资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这个领域刚刚兴起了20年。2005年是国际资本和国内收藏市场相互交融表现最突出的一年,很多外国收藏家开始大量收购中国当代艺术品。”

  张忠义说,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由此备受关注。那时候,宋庄的画家很多搞波普艺术,一些批判现实的题材或造型奇异的作品,在国内接受度不高,只卖一两万元。而国外资本对这类作品大规模收购。

  这些当时并不值钱的作品开始亮相国外拍卖市场,“经过作价、假成交等方式,很快身价倍增, 一些作品在当年拍到几千万已不新鲜。”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首先在海外被炒热,不久,外国基金会开始高价抛售,而国内藏家则竞相购买。后来中国藏家才发现,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炒作,作品价值与价格严重不符,结果到2008年,这些作品连2005年的一半价格都不到。

  “到现在,搞收藏的还有不少人被套在当代艺术品上,他们也想解套,但是当代艺术品价格回升很慢。”

  在当代艺术火爆之时,古代书画、瓷器价格还偏低。随着市场的成熟,人们对文物艺术品的理解也渐趋清晰。

  “文物与艺术品是两个概念,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献价值,是已经盖棺论定的,而且数量有限,所以投资风险较小。而艺术品当前只具有艺术价值,它 的历史和科学文献价值要经过时间和空间检验,在未来才能体现。大浪淘沙,今天的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家能青史留名的是极少数,所以投资有很大风险和不确定 性。”

  张忠义总结说,现在最热门的、占收藏品交易量六七成的书画作品中,古代书画最为值钱,动辄上亿元成交;其次是近现代书画,比如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的作品,都曾经拍出上亿或数千万高价。

  这样的价格,已经非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可以企及。张忠义感叹:“过去的拍卖会,规则是‘2、5、8’,就是2000万、2500万、2800万这么往上加价,现在直接从2000万就跳到4000万了。”

  他说,收藏界正迎来一个新高潮,最大的特征就是---收藏的市场主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文物艺术品的投资功能已经超过收藏功能。

银行政府部门国企次第进场

银行、政府部门、国企次第进场

  “私企、艺术品基金和国家文博单位,是现在艺术品市场最活跃的三个主体。”张忠义说。

  他特别提到了艺术品基金,“包括国内的和国际的,最近两三年表现非常突出。”

  而其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是金融资本的进入。

  张忠义分析,以中国当前的形势,大资金出路有限,股市行情不佳,楼市政策缩紧,很多资金流向两个地方:黄金和艺术品。从近年的情况看,艺术品市场一直在扩大,行情见好。

  早在2007年,民生银行就率先发行了1号艺术品基金,当时面向银行的高端客户,投资起点100万元,估计收益率17%。而1号基金2009年到期的时候,对外公布收益率是25% 。

  紧接着这家银行又推出2号基金,很快售罄。

  “民生银行有专门的运作团队来进行艺术品投资管理,买基金的人并非收藏家。”张忠义说,民生银行的成功,也激励了其他金融机构进入收藏市场。

  不久前,中国建设银行选择了20多位当代书画家的作品进行了投资,招商银行也开始建立艺术品基金。

  张忠义说,不久前中国工商银行福建支行曾请他去给客户经理讲课,内容就是中国艺术品投资。

  “其实,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金融资本投资艺术品早就很普遍了,现在中国也开始了这个进程。”

  另外一个主体就是国家文博单位,比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等。国家也从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征集一些重要文物。据张忠义估算,这20年间,国家收购的文物有数十件。 

  “北宋书法家米芾《研山铭》手卷曾以2999万元被国家收购,并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那时候,国家还可以对文物实行定向收购,也就是说,除了国 家文博单位以外,别人都不能参与竞拍。这个规定因为有失公平,去年被国家文物局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有优先购买权’。”

  简单说,凡标有“国家有优先购买权”的文物艺术品,在经历正常拍卖程序,落槌后一周内,如果没有收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通知,藏品就被最后出价人买走;如果收到国家通知,国家可以在一周内以最后落槌价优先购买这件拍品。

  2009年嘉德拍卖中,国家文物局就行使了优先购买权,以554万元拍下了《陈独秀致胡适的13封信》。从这以后,信札开始涨价。

  “国家文博单位的参与,对市场有稳定和推高的作用。”张忠义说。

  当具有相当财力优势的银行、政府部门、国企次第进场之后,原来那些纯粹从兴趣出发的收藏家们发现,自己越来越玩不起这个游戏了。

  中国的收藏市场已纳入国际投资领域。“嘉德一年的交易量可能不及股市一日,但是它的每一个举动都与国际收藏市场息息相关。它早已不是中国收藏家的‘小圈子’交易。”张忠义说。

  被掠文物为何频频现身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现在古董、黄金投资双双红火,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投资渠道的匮乏。”陈奎洪搞收藏20年,他承认收益良多。

  像他这样的民间收藏家,多出没于各种拍卖会,或去民间淘宝。

  “其实大部分好东西都在国外,有统计说流失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超过160万件。”张忠义说。

  分吃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蛋糕就显得小了。国内很多企业家或基金会,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外。

  “过去在国外的拍卖会上几乎看不见中国人,现在半数以上都是中国人,而且全都是大陆卖家,底气特足。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古代书画、玉器、瓷器等文物级的藏品。”

  外国人对这种趋势也很敏感,有人大量关注和收购,也有人借机套现。“多年前从我国抢掠去的文物,这几年频繁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大部分被中国人买走。我们很少有人买毕加索的画,但对老祖宗的东西非常重视。”

  张忠义分析说,这不仅是一种文化基因和爱国情结,最重要的是,中国古代艺术品在国内的收藏市场上接受度高,容易流通变现。

  而让他深感自豪的是,中国古代书画的话语权,现在已经回到中国手里。“话语权就是定价权,过去所有中国的书画都是在国外的拍卖会上拍出最高价,现在很多国外收藏家反过来把藏品送到中国拍卖,因为现在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最高价。”

  除了书画,其他门类收藏品比如瓷器等等,定价权仍在国外,不过张忠义认为,这些话语权早晚也会回归。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收藏品市场,但中国古玩艺术品集散中心的掌门人徐文荣对本刊记者说,要提醒公众,古玩艺术品的交流应遵循市场规律,不要梦想一夜暴富。

  张忠义则认为,现在的收藏品市场虽未饱和,但有不少泡沫存在,投资风险较大。

  他认为,第一是赝品太多;第二是交易量太大;第三是水太深,存在诚信风险;第四是流通变现的风险。如果这些问题一起爆发,就是泡沫破裂之时。

  “不管怎么热,收藏毕竟还是小众市场,对进入者要求比较高。它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智慧和经验密集型产业。没有准确的眼光和判断,很难在这个圈子混下去。”张忠义说。

  低调试水的艺术品基金

  做艺术品基金最大的难度不在发布,而是在于对艺术家和作品的推广。要针对购买的作品以及画家本人,策划一系列的展览、座谈会,甚至请国外的美术评论家写评论

  《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米艾尼 | 上海、北京报道

  与引起媒体关注、动辄拍出亿元高价的拍卖会相比,艺术品基金这种新型的投资模式正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慢慢生长。

  从2007年民生银行发放第一期艺术品基金开始,25%的高收益率就让基金在艺术品领域的试水获得了初步认可。

  “这是一种纯粹的投资理财模式,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还不长,”江苏省工艺美术馆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东伟对《望东方周刊》说,“现在我们面临通胀压力,什么东西最稳定,不会缩水?我认为是艺术品。”

  长江商学院教授、“梅摩”艺术品指数共同出版人梅建平,曾经仔细计算过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率,他认为,当下艺术品投资的回报比一般股票好,跟房地产差不多。

  因通货膨胀而生的艺术品基金

  研究艺术品基金的历史,王东伟发现,艺术品基金在国外出现的环境,与我国的现状有相似之处。

  上世纪60年代,英国有个公益性质的铁路养老基金会。当时英国全国面临严重的货币贬值,这个基金会咨询了佳士得拍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认为购买艺术品可以抵御通货膨胀,于是就买了一大批欧美艺术品。

  “在经济形势恢复平稳后,他们获得了百分之几百的回报。”王东伟说,这是欧美艺术基金产生的雏形,“我们现在面临的通胀压力,与当时英国的情况类似。这也是艺术品基金在中国诞生的重要契机。”

  第一个抓住这个市场机遇的,是上海泰瑞艺术基金。

  “过去我们是投资公司,2008年底开始讨论业务转型。2008年是一个契机,中国经济到了一个临界点,基本上也到了文化发展的临界点。”泰瑞艺术基金运营总监王凯对本刊记者说。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有三个:艺术品银行、艺术品租赁、艺术品基金。

  “最后我们选择了艺术品基金,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个资产都要在金融危机中抄底,比起房地产和证券,艺术品资产是被严重低估的,而艺术品银行和艺术品租赁都需要吸收大量藏品,当时很多公司都在缩减开支,如果我们过于扩张,是逆势而动。”

  相较而言,艺术品基金只需要投资人。“投资者都能看出金融危机是个机会,所以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找合适的投资人不难。”

  2009年,泰瑞艺术基金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发起成立了第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红珊瑚一期,共吸引了17名投资者,筹集到资金1000万元。今年7月,红珊瑚二期又正式成立。两只基金共筹集资金2500万元,

  这两个基金如今都尚在封闭期,无法看到最终收益率,但王凯预测不低于15%。

  如果说上海泰瑞艺术基金是赶上了金融危机的大船,2010年7月开业的北京德美艺嘉,就是坐上了通货膨胀的顺风车。

  德美艺嘉的总经理董艺是做投资银行出身,她认为艺术品投资是基金中的“空白地带”。

  “在中国,艺术品和基金嫁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艺术品的专业门槛比股票还高,真正懂的人也很少,这使得很多对艺术品有投资需求的人望而却步。”

  她认为,以前大多数人购买艺术品是为收藏,不以投资为目的,只依赖于个人偏好;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艺术品是投资和抵抗通货膨胀的良好手段,基金的特点就可以很好地嫁接到艺术品身上---聚集大额资金分散风险,专业的鉴定团队,丰富的投资经验。

  “中国出现了这样的富人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所以艺术品基金才有发展空间。”董艺说。

  “另外,艺术品相对于股票投资回报率会高一些。艺术品有一个股票不具有的特性,就是稀缺性,又比黄金更稳定,具有稳定的市场价值。”董艺表示。

  王东伟介绍,按照国外的规律,家庭资产的最佳配置是,不动产占30%、教育基金占10 %、艺术品投资20% 。“我们现在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所以空间非常大。”

信托和私募是艺术品投资双驾马车

 

信托和私募是艺术品投资双驾马车

  2007年民生银行发布了艺术基金1号产品,2年封闭期以后,25%的高收益率让很多人意识到,艺术品投资的时代到来了。

  “民生银行1号产品购买的85新潮以后中国当代画家的油画和雕塑,是依靠银行信托来发的,收益率超出了民生银行的预期,这给艺术品基金的发展开了个很好的头。”王东伟介绍。

  董艺记得,在那之前,民生银行也曾小规模发放过一个封闭期为6个月的艺术品基金,但那不是专门的艺术品基金,其中还有股票等,“按照艺术品基金的操作模式看,这个封闭期太短了,所以当时真正购买基金中艺术品部分的投资人并不多。”

  这也许是民生银行的一次实验,而后来发布的“1号产品”证明了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银行没有懂艺术的人,所以他们要找中央美院或者中央美术馆的教授和知名的美术评论家来组成专家委员会,决定投资方向和额度,判断艺术品的真假。最后由银行自己的金融部门组成执行委员会来操盘和发布。”

  王东伟说,在整个过程中,投资人是不介入银行艺术品基金的具体运作的。

  董艺则介绍说,银行其实是他们这样的专业艺术基金的合作方。

  “银行主营业务是存贷,他们无法完成增值服务,所以银行发布的是一个理财产品。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次级’,也就是说,银行要找一家专业机构来打理这 个理财产品。比如一家银行发起一个亿的艺术品基金,需要先找一个专业机构出三四千万,即所谓的‘次级’,其余份额发成‘优先’。而整个基金的管理职责是由 次级来承担的,如果基金亏损了,需要先亏损‘次级’的资金份额。”

  董艺说,现在大部分国有银行发布的艺术基金都如此操作。

  艺术品基金另一个运作方式是“私募”,也就是王凯和董艺他们正在运作的艺术品私募基金。

  “当我们看到一个作品,首先会让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专家讨论,这些专家都是外聘的,来自各个艺术品领域,由他们判断是否有购买价值,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专家认为作品可能有假,那就不用讨论了。”

  董艺介绍,如果在风险控制委员会通过了,基金经理要形成完整的报告,包括藏品价格、市场预测等等,交给投资委员会审议,投资委员会的外部委员要超过三分之一,他们也是相关艺术领域的专家,这个环节中,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就可以决定最后的购买。

  “我们的资金都放在银行托管,银行会通过我们的投资报告打款给艺术家,然后我们的后台部门负责搬运、保管、展览、宣传等等。”

  董艺认为,做艺术品基金最大的难度不在发布,而是在于对艺术家和作品的推广。“一个基金公司要有议价能力,我们通常从画家或者藏家手中用低价买到作品,他们肯卖给我们,原因是我们能够让他的作品升值。”

  当代艺术复苏的推手

  无论是民生银行还是艺术品基金,关注的艺术门类都非常一致,即现在显得有些冷门的当代艺术。

  2009年,“红珊瑚1号”以470万元的价格拍入了著名画家王沂东的油画作品《美丽乡村》。同年秋拍,又以123万元购入刘溢的《中国女仆》。

  董艺他们最近发布的艺术基金,选择的也是中国当代主流画家,包括 18位油画家和7位国画家,其中除了吴冠中、陈逸飞已经去世,其他都在世。

  董艺说,选择当代艺术原因有二,一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比较混乱,尤其是在艺术品鉴定领域,没有统一规范,所以如果购买古代文物,买到赝品的风险非常大。

  “另外,当代艺术品正处于价值被严重低估的阶段。艺术品市场和股票市场都有‘风水轮转’的特点,当代艺术品已经开始复苏,过两三年应该会更好。”

  王凯他们购买藏品的渠道比较多元,有的来自拍卖会,有的来自画廊和藏家,董艺和她的团队基本上不去拍卖会买画。

  “我们一般是从画廊或者画家手里买画,我们和普通藏家的区别,就是我们有义务让买到的作品升值。”董艺说。

  四个月前,德美艺嘉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举办了一个当代艺术展览,“我们选择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有些是事前说好买哪幅画,就展哪幅画;有些没说好,但是画家答应卖给我们他的某一幅画。这种展览就是为艺术家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

  此外,他们还要针对购买的作品以及画家本人,策划一系列的展览、座谈会,甚至请国外的美术评论家写评论,挖掘画作和艺术家本人的深度价值。

  “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内容。”董艺说,但是他们毕竟是基金公司,不是经纪人公司,所以一般选择业内有相当知名度的画家。

  而王东伟则认为,即便如此,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基金的引入也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力。

  “现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已经细分了,二线的当代画家也非常有发展潜力,哪怕一幅画只卖20万,短期内价格提高到30万一点都不困难,几场拍卖会的运作,或者专业性的展览就可以达到。但是一副名家的画作要从 400万涨到500万就不那么容易了,它的价格相对固定。”

  王东伟回忆中国当代艺术界2008年曾发生的动荡时说,当年当代艺术品投资泡沫巨大,欧美投资人大赚一笔,如今是中国企业家来接盘,外国人反而把热钱抽到了印度、日本。中国当代艺术投资没有人支撑就会崩盘,或许基金可以给当代艺术解套。

  观念、保存、变现,个个都是问题

  王东伟说,他自己也受雇于一家大企业,做艺术基金,“最近有不少企业看好这个领域。”他说,甚至曾经有一家大型国企的负责人向他咨询做艺术品基金的事,“我建议他先不要趟这个水。”

  行业复杂,变现困难,非专业人士可以参股,但是不要自己去做---这是他的建议。

  王东伟说,艺术品投资领域有两条标准,一是做长期产品,价格透明,比如张大千的作品,收益很稳定,但增值空间不大;一是做短线,找有市场潜力的藏品,春天买秋天卖,最好的形式还是长期投资为主,短线做一些交叉。

  真正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在2005年以后才出现的,也是在当代艺术品被炒起来以后。第一阶段是画作买卖,于是画廊出现;然后是拍卖公司破千万、破亿价 格拍卖藏品;此后民营博物馆产生;现在艺术品基金诞生。“但是整体来说,这个市场不大,也非常不成熟。”王东伟态度谨慎。

  作为德美艺嘉的投资合伙人之一,梅建平以多年在国外做金融研究的经验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的艺术品基金在国外封闭期是8到10年,但在中国不可能,民生银行的基金只有2年封闭期,我们刚发的基金封闭期是3年,原因就是我国货币政策变动比较大,中国的投资人普遍没有等待8年的耐心。”

  董艺说,艺术品投资是等待时间越长,收益越大,“比如刘小东的作品,我们统计,在过去十年的增长是96.32倍,近5年只增长了5倍多,这个差距是很大的。”

  对于王凯和董艺来说,另外一个风险来自藏品的保管。董艺表示,中国缺少符合国际化标准的艺术品保管、保险中心,这是一个难题。

  “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没有艺术品的价格评估体系,保险公司很难担保。对他们来说风险太大。”董艺表示。

  “艺术品基金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范,还无法起到很大的作用,原因就是份额太小,但无论是拍卖会的上亿元的高调拍卖,还是藏家之间热络的交易,或者是艺术品基金低调的尝试,都是中国的艺术品全面走向市场化的表现。”梅建平总结道。

“如今,收藏作为投资的门槛已经逐步降低,或许很快,它就不再仅仅是富人的游戏。”

艺术品拍卖会不是竞技场

 

艺术品拍卖会不是竞技场

  现在中国的收藏家,100个里只有不到10个人收藏的东西是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剩下的90个人,不是买到赝品,就是买到“装饰性”和“学术性”的藏品,投资价值几乎没有

  《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尼 | 北京报道

  “四不像”---这是66岁的台湾收藏家徐政夫对自己30年收藏经历调侃式的总结。

  上世纪60年代,台湾有一批文学家和导演发起了“乡土运动”,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充满着“复古”和“ 怀旧”情调,知识分子中间弥漫着怀旧、复古热潮。

  当时的徐政夫是一所大学的教书匠,受到“乡土运动”的影响,他对台湾原住民文化很入迷,开始收藏与之相关的艺术品、手工艺品。

  当经营百货公司、同样对收藏很感兴趣的蔡辰洋邀请他负责筹办“寒舍”---台湾第一家大型古董店的时候,爱好和独特的商业敏感,让他嗅出了一个收藏“大时代”在台湾即将到来的气息。

  90年代初的“寒舍”,玉器、书画、瓷器⋯⋯什么都有,可以说是台湾最大的古董店。当时知识阶层和上层社会的人,如果没去过寒舍,都会被笑话没有水准,不够时尚。

  而徐政夫与大陆收藏界打交道,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2008年,徐政夫的观想艺术中心在北京成立。30年的艺术品投资经验,让他成为大陆企业家的艺术品投资“经纪人”;学者的背景,使他和大陆文物界专家的关系非同一般;拥有价值过亿的收藏品,也让他成为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的策展人、供货商和座上宾。

  正是这种收藏家、学者、经纪人和策展人重叠的“四不像”身份,让他对两岸以及国际艺术品市场,能够冷静地对比和分析。他把当下中国的这股收藏热,称为收藏业“热烈竞争”的繁荣。

  中低档的收藏品是最易破碎的泡沫

  《望东方周刊》:现在大陆的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非常热,在大陆收藏家中,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认识上的误区?

  徐政夫:首先,我把购买艺术品分为投资和收藏两种形态,大陆和台湾最大的区别,就是投资大于收藏。收藏分三种类别:学术类的、装饰类的和艺术类的。如果要用收藏品投资,只能投资到艺术类的收藏品中,而什么是艺术品,这是需要鉴定的。

  曾有很多大陆的收藏家请我到家里去“喝茶”,其实就是让我去欣赏藏品。但是我很少应约,并不是没时间,而是实在“不忍心”揭穿。现在中国的收藏 家,100个里只有不到10个人收藏的东西是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剩下的90个人,不是买到赝品,就是买到“装饰性”和“学术性”的藏品,投资价值几乎没 有。

  “学术类”的藏品,就是在考古中发现的,类似于史前陶器和北京猿人骨头之类,有学术价值但是不美观的东西,“学术有价值,市场无价格”。

  “装饰性”的藏品就是类似于山西家具、徽州砖雕、木制门窗、民窑瓷器、奇石等等,可以放在家里做摆设,美化环境,但是不要希望它能赚钱。

  值得投资的收藏品有一个共同点:人见人爱。现在许多专家把投资收藏品说得很复杂,其实最核心的要看它是否有足够的艺术性。唯有艺术品才能可长可贵,毕加索、梵高如此;张大千、齐白石如此;青花瓷、珐琅彩如此;商周铜器、北魏石刻亦如此。

  《望东方周刊》:大陆的拍卖会中,越来越多的藏品拍到亿元天价,这是否标志着收藏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是否有泡沫存在?

  徐政夫:真正的艺术品,不管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都很贵。当代名家的画作,一张也要几千万,古董卖到上亿元也就不算奇怪了。

  1990年左右,台湾的收藏非常热,当时有很多人买古董、买艺术品、买油画,已经可以转手卖到上千万。因为当时大陆很多文物流到港澳、欧美、日本,我 们也从欧美购买。所以90年代台湾成了中国文物的重要集散地。现在,台湾由买方变成了卖方市场,成了供给方,很多收藏家赚了大钱,因为大陆对收藏品的需求 量太大了。

  从世界范围来说,什么地方收藏力量大,经济实力雄厚,就会成为文物和艺术市场的中心。90年代时,世界文物中心在英国伦敦;2000年后转移到美国纽约;再经过四五年转到了香港;现在世界上拍卖量最大的地方是北京。

  从拍卖量来讲,中国已经是世界文物中心了,但是从影响力来说,还没有成为核心。我们很少召开世界性的博览会,中国的拍卖行还没有能力去纽约开拍卖会,我们依然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繁荣”,远没有完成国际化的过程。

  现在大陆收藏家更偏重于投资和保值,这种情况下,艺术品的价格就受到经济起伏的极大影响。投资性的收藏越多,收藏市场的变化就越大。一个人买了2亿元 的藏品,当经济出现问题,他就要抛售,这会造成收藏市场供需的不稳定。投资收藏的人越多,经济不稳定时,泡沫风险就越大。

  另外,艺术品投资应该是世界性的,你买的东西,必须是各国收藏家都趋之若鹜的。但现实是,在国外的拍卖会上,你会看到为一件拍品争抢的都是中国人自 己,外国人不感兴趣,这就不是国际性的投资,所以风险就很大。外国人看重铜器、三彩、雕塑、佛像,而中国人喜欢买名画、宫廷御用品、犀角玉器。

  不管是否有泡沫,最好的方法就是买真正有艺术价值的、重要的藏品,即使遇到金融风暴,几年过去,真正好的作品价格还是会涨回来。如果大势衰退,第一个受影响的都是中低档的东西,高端藏品至少是保值的。

  买当代艺术品不是投资,是投机

  《望东方周刊》:近5年来,当代艺术品投资经历了从繁荣到萧条的过程,这是否对现在的古董热有提示性作用,当代艺术品的投资功能是否不如古董有前景?

  徐政夫:1999年,我就开始到大陆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实际上,2004年油画的兴起,跟我也有一点关系。2004年以前,只有嘉德华成两家大陆拍 卖行拍卖油画,都是惨淡经营,让他们真正活起来的,其实是2004年上海保利与北京翰海加入拍卖当代艺术品的那一波热潮。

  2003年秋天,中国水墨画出现了大崩盘,100万的藏品,仅仅半年时间,价格就掉到了40万左右。当时我投资了上海保利和北京翰海两家大陆拍卖公司 的油画部门,在2004年秋天,我从台湾带了很多当代油画进大陆,进行了两次拍卖---在上海的保利拍卖会,一件作品拍到6000多万;在北京的翰海拍卖 会,一件作品拍了7000多万。当代艺术品投资一下子就火了。

  对大陆的拍卖市场来说,2004年的秋拍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当代油画价格开始狂飙,当时的情况,和现在的古董行情相似。还记得现在一幅至少5000万的曾梵志的作品,当时仅以25万拍出。

  其实那个时候,我只是想知道大陆喜欢谁的画,两年之内,吴冠中、林风眠等一线画家的画因为艺术性,刘野、周春芽、曾梵志、刘小东等当代艺术家因为创意 高强脱颖而出,一直到现在,他们的画也非常值钱。同时也有热昏了头的,一幅作品三年涨50倍甚至100倍,画家一夜暴富,而购买这些画作的收藏家后来全被 套住。

  收藏这个行业,兴在百业前,也衰在百业前。2008年金融风暴前,我就劝诫一些画家,赚的钱不要乱花,结果很多人不听,现在穷得连画室也不能做了。在经济不景气的阶段,很多人才会对艺术市场进行“盘整”,也就是过滤,才会理性看待作品真正的含金量。

  买古董是投资,只要买的是对的,就很安全。但正因为它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信息很透明,所以想用它做短线投资,买进卖出赚大钱,是不容易的,比较适合长期投资。

  投资当代艺术品是投机,如果碰对了,可以翻几十倍上百倍的价钱。但是买对了也不简单,是一个大学问。

  拍卖场不能是嘉年华或竞技场

  《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各种拍卖会在大陆很多,而且场面都非常火爆,这是不是好现象?

  徐政夫:现在的拍卖会上,这种你争我抢的繁荣,其实是一种不规范、不成熟的表现。

  大陆的拍卖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现场规模巨大,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像是竞技场,又像是嘉年华。

  拍卖会似乎是表现个人魄力的机会,甚至很多人是几个朋友一起来,相互撑面子。这种现象在国外比较少。我在英国伦敦参加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拍卖场很小,顶多坐80个人。纽约的拍卖场,通常只有五六十个座位。而且参加拍卖会的都是熟人。

  西方一些收藏者买东西不会自己到现场去买,都是请经纪人,而经纪人之间基本都认识,所以没有太多争抢,甚至在拍卖会前大家都已经沟通好了,谁拍哪个, 这样反而给雇主省了钱。我们的拍卖会,都是企业家或者收藏家“御驾亲征”,参加拍卖的时候热血沸腾,但是其实并不太懂行。不知道图册和实物的差别,它在世 界上的数量和稀有程度,无法正确估算投资价值。

  另外,在国外,经纪人必须是一个诚实、专业、有经验的人。这就避免了很多买假的情况,而且在国外收藏品投资都是隐型投资,这对收藏者来说是一种保护, 风险最小,不会有舆论压力。在大陆,很多企业家以自己或者自己企业的名义去拍得某件藏品,过几年再卖出的时候,会有人猜测是否该企业遇到财务困难,这对企 业是很大的几害。

  现在大陆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没有建立,这个市场上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爱好者或者纯粹的投资者,其实大陆很需要好的艺术品经纪人,为藏家做规划,不管是做博物馆,还是用于投资,可以避免买假和盲目投资的几率。

  收藏已经变成资本市场

  《望东方周刊》:现在大陆的收藏市场,“假拍”和“拍假”的现象很多,这是否是收藏的必经阶段,是否有规范市场的有效方法?

  徐政夫:大陆目前的收藏交易市场比较混乱,伦理道德没有建立好,卖的人和买的人心态都有问题。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卖的总比买的精。”卖家总有一套说辞,让你上当。而现在大陆法律并未对此进行规范,法律的制衡作用是没有的,只能靠自律。

  买东西的人,要有品位,有理智,不要想着一夜暴富或者占便宜。现在市场有两个特征,以前卖古董可以开张吃半年,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小资本投入也不能做 收藏。收藏已经变成资本市场,古董商和画廊,没钱的人难开好店。专家也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不懂装懂,这几个因素都达成了,市场才能规范。

  其实,大陆的收藏还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

  现在大陆拍卖公司实在是太多了。这跟收藏业的发展阶段有关系,我们毕竟只有20年的发展经历。目前已经有几家信誉比较好的拍卖公司,他们要慢慢积累口 碑和可信度,这需要时间。小的拍卖公司也要慢慢被越来越规范的市场淘汰掉。将来会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慢慢形成理性稳定的行业规则。

  西方已经有300多年成熟的收藏市场管理经验,我个人比较欣赏英国对收藏市场的规范方法。不是说在英国假货不存在,而是分级非常鲜明。现在在大陆,不管你是在潘家园还是在古玩城,甚至在拍卖公司,买到的东西都不能确定其真假。

  英国的收藏市场分为三级,最低一级是跳蚤市场,这里只卖旧货,不管真假,价格都在3英镑到5英镑之间;比较好的一部分,进到相当于我们的“古玩城”的 地方,在那里大概有80%都是真货,当然价钱也比较高,这是第二级;最高一级就是古董店,多是大古董商或者知名藏家开的,大多都有上百年历史,是名牌店。 里面卖的东西,很多都是皇族用品,有的店门口还有皇冠标志。这里面的藏品,摆出来的可能不到20件,但件件是精品,价格可能比拍卖行还高。在这里不太可能 买到假货,店员或者店长会给你亲自解释,这些人或者是学者,或者就是收藏家本人。所以,在英国有些收藏家根本不去拍卖场,把一切收藏的事都委托给古董店去 办。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古董店,这需要经验积累、人脉,没有三五个亿的资金,不在圈内混出名气和信誉度,是没法做成的。将来只有靠好的中国藏家来开好店,其实,在北京的琉璃厂、南京的秦淮河早就有过这段辉煌繁华的日子,只是好像我们都忘了。

 

艺术遇上金融之后

  ——艺术投资基金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收藏经济由初见端倪到迅猛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行情也日渐火爆。虽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回落到了201.4亿元,但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却一扫颓势,总成交额达到了225.3亿元,较之2008年增长了近12%。

 

2009年底,国际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撰文指出,得益于中国的收藏热和全球当代艺术市场的“大跃进”,以及中国政府艺术品交易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 的中国艺术品开始直接在香港上拍,而不是在纽约、伦敦或者巴黎上拍,中国已取代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2010年初,国际权 威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发布的《国际艺术市场2007-2009全球衰退时期的艺术贸易趋势》年度报告称,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总交易额为313 亿欧元,较之2008年同比下降了26%,但这一数字仍高于2006年的水平。其中,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达42亿欧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4%,同比增长12%,位列全球第三。

  艺术市场的火爆,许多人认为这是艺术投资基金进入这一领域的结果。

 

  二、作为金融产品的艺术品

  过去,收藏者通常只将收藏作为一种个人爱好。现在,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将艺术品视为回报丰厚的金融产品。正如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所说:“收藏本身 就是财富积累的过程。”因为艺术品价格是经济增长的函数,艺术品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断增值。此外,艺术品还是一种资产配置的工具。梅-摩指数的联合 出版人摩西(Moses)的研究发现,许多并不喜欢艺术品的人之所以在股票投资和艺术品投资的收益相当,甚至在艺术品投资的风险高于股票投资的情况下仍然 进行艺术品投资,就是因为艺术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相关性非常低,因此,艺术品可以发挥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艺术品使你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是一 个能够减少风险的资产,这是艺术的第三种美。”

  事实上,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投资品种,许多投资者早就发现了艺术品的资产配置功能。2007年,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指 出:“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的人群有收藏的习惯。其中,艺术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5%。这意味着,整个高收入阶层大约可以支付超过其财产 1%的部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假设全国个人储蓄总额16万亿元中有50%属于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至少每年800亿元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用于投资艺术品 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寻找到艺术与金融紧密对接的有效模式就成为了直接制约艺术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而艺术投资基金恰恰能够在艺术与金融的 对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运作模式的合理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锁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或者通过运作模式的大胆创新,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高额收益。

  三、艺术与金融的亲密接触

  虽然许多机构和个人在其他市场上都能呼风唤雨,但往往在艺术品市场上输得一败涂地。因为艺术品投资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投资事业,仅有雄厚的资本是远 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艺术与金融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新型金融产品——艺术投资基金就应运而生了。所谓艺术投资基金,是指根据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 的基本原则,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运作,以艺术品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独立核算,以获得投资收益的艺术金融服 务。根据发行方式的不同,艺术投资基金可以分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所谓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社会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以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 金。具体来说,既可以通过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方式组建契约型投资基金,也可以通过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组建公司型投资基金,例如近年来在江浙地 区流行的艺术品“投资团”。所谓公募基金,则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以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与私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需要在政府 主管部门的监管下,定期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运作比较规范,信息相对透明,例如中国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

  总的来看,艺术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托管、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近年来,艺术投资基金开始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并 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人都认为,艺术投资基金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这是因为,一方面,艺术投资基金可以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并且通过艺术品 投资组合,尽可能地控制风险,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艺术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要么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要么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由这些专业人士管理艺术投资 基金,应该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运作成本和投资风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包括美国艺术基金、中国投资基金、艺术经纪人基金、格雷厄姆基金和菲门乌德艺术投资 基金在内的艺术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艺术家共同信托和艺术经纪人基金为代表的新型艺术投资基金则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并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备受关 注。尽管与国外的艺术投资基金相比,国内的艺术投资基金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然而,以中国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为代表的公募艺术投 资基金的出现,显然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投资基金发展之路,这已经在改变中国艺术品市场传统的资本格局。

艺术品基金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日前,记者了解到,江苏一家艺术品公司正在开发艺术品基金产品,而发布的平台不是信托、不是银行,而是私募。事实上,此前 已经有民生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推出过类似的高端理财产品,但在规模上始终没有突破。近来,不断有私募涉足艺术品市场,显然是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充 满信心。

  2007年,民生银行就曾推出过一款投资艺术品的理财产品,此后工行、招行等也都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几年下来,仍然没有形成规模。此后,国投信托推出的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国内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在此之前,私募都没有涉足这个行业。去年,上海的泰瑞艺术基金发起设立了“红珊瑚一期”基金,今年又设立了“红珊瑚二期”基金。不过,“红珊瑚”只做 当代书画作品。江苏省工艺美术馆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东伟告诉记者,江苏即将有一家艺术品公司通过私募发起艺术品基金。和上述“红珊瑚”相比,该产品更全 面,因为不仅涉及当代书画,还将有古董杂件等。

  毫无疑问,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赝品。一位拍卖界人士告诉记者,西方国家的画廊、拍卖制度完善,每件艺术品何时出手,何时被买走,基本上都有迹 可循,赝品出现的概率不大。在中国,收藏文化自古就有,但却从未形成过制度,真真假假全凭专家的说法。因此,王东伟表示,专业的团队非常重要。目前,国内 并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对一件艺术品盖棺定论,这也是艺术品基金发展的瓶颈。该人士表示:“你看《砥柱铭》,拍了4个多亿,也有人说是假的。”因此,艺术 品基金在中国最大的障碍也在于此。

  不过,高额回报仍然吸引着众多资金和投资者。根据2009年美国艺术品市场的数据,GDP增速在3%至4%,艺术品的投资回报大概为20%。这从以往 发售的艺术品基金就能看出,泰瑞艺术基金的“红珊瑚一号”,年化收益率是31%。民生银行的这款艺术品投资计划两年到期后的收益率还是达到了25.5%, 作为一款银行理财产品,这个收益相当不错。

  根据民生银行估算,中国艺术品市场每年吸纳100亿-200亿元资金,市场之大可想而知。王东伟表示,艺术品基金其实并不复杂,和证券投资基金类似,艺术品基金也将按比例投资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古玩杂件等各板块,对于单件藏品占净值比例也会有所规定。

在中国,艺术品的另一个大问题便是价格,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艺术品价格都没有形成体系,而是“一口价”。大地财险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保险公司至今不敢接受 艺术品这个烫手的山芋,就是因为艺术品市场缺乏定价体系,标的价值是多少、保额是多少、保费又该多少,这些都没有标准,风险太大。这样的风险对于艺术品基 金来说同样存在。

艺术品基金向谁募集

 

胡润不久前一个关于中国千万富豪们品牌倾向的报告显示,艺术品投资在富豪的理财投资方向上由第8位上升到第4位,1/4的富豪喜欢收藏中国古代字画。

  2009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亿元时代”的开启之年,一年内4件藏品成交价过亿元更前所未有。去年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一个显著特点是,金融机构对艺术品投资的引导作用异常明显。仅2009年6月,艺术品期权、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投资等等与艺术品投资相关的投资产品、品种纷纷登台上场。

  亿元时代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价值正在逐渐得到释放与还原,同时也意味着未来投资需要更高的成本。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资金募集难度非常大,其原因是,首先艺术品的价值不好评估,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不像黄金可以根据重量和成色来度量;其次艺术品投资以后退出没有保障,不像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在市场上出售;最后艺术品投资缺乏价值保障基础,其价值判断基础更多来自主观判断性,落差很大。股票投资最终的保障是企业的业绩和资产,房地产投资最终的保障是房屋空间的使用,而艺术品则没有这样的安全保障。

  艺术品投资基金是大众还是小众,其实质是解决艺术品投资基金向谁募集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面向小众的方式比较现实,但小众募集方式的困难仍然不 小。在拍卖市场上购买艺术品的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收藏家,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一类是投资者,以投资收益为主,不需要很懂艺术品,艺术品在其眼里只是 一个可以增值的投资品;还有一类是收藏家和投资者的交集,既是藏家,又是投资者,购买艺术品既有收藏成分,也有投资成分。

  三类人的共性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唯一的区别是本人是否为操盘手。搞收藏的人,一般不会把钱交给别人去打理。所以,艺术品投资基金只能从投资的角度去寻找基金投资人。

  艺术品天生富贵。毫无疑问,富裕阶层更应该成为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募集对象。根据统计,2009年十大拍品中,至少有一半被证实是被四位超级买家拍去 的。据媒体报道,这四位顶级华人买家分别是上海天衡拍卖公司董事长陈郁、上海新理益公司董事长刘益谦、台湾著名藏家林百里,还有一位是不知其名的山西大买 家,众多天价的出现,归功于他们的争抢。刘益谦本人一年投资艺术品几亿元。

  另外,文艺界的富豪们亦纷纷涉足艺术品投资,王刚、冯小刚、王中军、海岩、陈鲁豫、林依轮、艾敬等等。超级买家毕竟还是少数,对于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意义也不大。文艺界明星富豪中的一部分人可能成为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投资人。

  但对于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而言,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募集对象是资产2000万元以上2亿元以下的人士或家庭。

  这个阶层的人数在富豪人数中的比例比较大。他们中更多的不是希望如何创造更大的财富,而是倾向于保守,先让资产保值不缩水,其次才是增值,此外,因他们无亲自操盘实力,从个人资产中抽出10%-20%的资金投资艺术品比较现实,交由专业人士打理也是可行的。

  另外有一部分机构也值得艺术品投资基金关注,这部分机构是除了规模资产人士或家庭以外,同样具备战略价值的理想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募集对象,比如社保基金、学校基金、大型国有企业、国有投资公司等。

为什么64年的梦露可卖到两千万美金,84年的梦露卖不到50万美金?

  我常常说懂艺术史的人,你说1964年所创造的玛莉莲梦露和1986年玛莉莲梦露价差有多少,用的手法都是差不多,主题都是玛莉莲梦露,大小也是一样 的,为什么64年的玛莉莲梦露可以卖到两千万美金,84年的玛莉莲梦露卖不到50万美金,差别在哪里。做艺术品投资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艺术投 资的门槛高就在这里。60年代有时代的代表性,艺术的代表性。80年代已经不是那个艺术的年代了,这样子的概念做艺术品投资的人有没有办法有这种基础,史 学上的基础,做投资用基金的形式来做投资,团队的建立。现在中国有非常多艺术品基金出现,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品操作公司有真正的专业团队在后面。

  中国艺术评论之哀

  国外艺评家是独立的专家,一个艺评可以让百老汇戏当天下演,一个电影通过首映影评出来可以让这个电影卖不了几个钱。但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发现艺评反而是 背后推波助澜的手,不够公正和客观,以后怎么写史,在这些机制没有健全的情况之下你贸然讲我们推基金,西方的基金是在机制健全的情况下推基金的,艺术品可 以当有价资产,这个时候怎么认定,保险公司敢不敢进场,东西真假都不知道。西方市场有一个概念,公平交易价格,那只是一个概念,你拿不到这个价格。你之后 公平交易价格上面还有拍卖公司价格,越来越高。但是现在我们都看到其中一个价格,我们找不到公平交易价基本点,就是因为整个史学基础本身的制度没有建立出 来。

 台湾藏家还要撑场多久 艺术市场急须内需

  印度当代艺术的起来也不是靠当地的买家,靠的是英国的有钱人把印度拉上来的,俄罗斯也是一样。但是基金进场,政府发行基金为了要制造内需,一个市场没 有内需,都要靠外资支撑这个市场,市场随时会垮,东南亚艺术也是一样,东南亚的一级市场建立完全了吗?2007、2008年有一个统计,整个中国当代市场 64.2%的买家在台湾,这表明中国真正的内需市场没有形成,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当代也是靠台湾买家,东南亚也是靠台湾买家,现在经济不景气好多买家收手 了,怎么办呢?自己国家自救,靠谁救,藏家。我常常讲基金不管是什么形式,必须要能完全洞悉未来,懂得整个操作执行面上风险控管,要不然有保本基金还是结 构化基金都没有用。

“其实艺术品投资本就应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但必须考虑到赎回时期的问题

  董艺小档案

  职务:北京德美艺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经历:大学毕业以后进入财经媒体,1992年转去深圳证券交易所负责媒体相关部门。之后进入投行界,曾任中投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

  艺术品收藏是个人兴趣,个人竞拍过数幅书画作品。

  艺术品投资基金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依然是新鲜品。

  这确是一个正在兴起的行业。2007年,民生银行(600016)曾推出过一款类似的高端理财产品,后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招商银行(600036)有所跟进,规模却尚未展开。上海也曾出现过同样产品的身影。一家叫泰瑞艺术基金的公司曾在2009年发过一只叫“红珊瑚一期”的私募基金,投资标的以当代书画作品为主。这一期基金募得了1000万元。

  不久前,德美艺嘉也发布了两只基金产品,一只以世博艺术品为投资标的,另一只以皇家丝织品为投资标的。其中世博艺术基金的资金募集已经结束,100万元是门槛,一共募得5000万元。

  经济回暖,资本正在寻找出口。

  确真,只是第一步

  艺术品,这是从未走入寻常人家的资产。投资也好,收藏也好,最重要的是什么?确真。国内市场上,历史渊源太深厚,艺术品真真假假难以断定。这跟国外是完全不一样的状况。

  西方国家历来画廊、拍卖制度完善,每件艺术品何时出手,何时被买走,基本都有迹可循,赝品出现的概率不大。可是国内几千年下来,从未形成过此种制度, 真真假假,全是一家之言。“现在只有文化部下面一个机构可以做鉴定,但是成本太高。”董艺说,“但曾经有藏家跟我说,收藏的趣味就在这真真假假中。”

  对投资机构来说,这种“真假”的情况可是最不愿意面对的。“外部的监管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们只能首先在内部建立起规范的自控程序。”

  德美艺嘉设立了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控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一个委员投了否决票,这个投资决策就不能实行。”现在德美艺嘉的风控有两名委员。

  购买到艺术品之后,每件艺术品都会形成一套身份识别系统,然后入库。“这是为了防止监守自盗的情况出现。”

  确真,这还只是第一步。你怎么知道哪些艺术品会升值呢?

  艺术品的增值速度高于GDP

  去年美国艺术品市场投资回报的数据,GDP增速在3%至4%,艺术品的投资回报大概为20%。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艺术品的增值速度要高于GDP的增速,GDP增速为8%至10%之间时,艺术品增值速度一般为13%至14%。

  泰瑞基金去年发布的“红珊瑚一号”,年化收益是31%。

  “其实艺术品投资本就应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但是作为一个金融产品,艺术品基金则必须考虑到赎回时期的问题。世博艺术基金实行“3+1”的赎回期,3年以后,可以申请延长一年,最多可以延长两年。

  “长期和短期的差别非常明显。”根据董艺的数据,他们投资的刘小东的作品,过去十年,价格增长了96倍,但是五年,则只有大约6到7倍。“暂时还不可能设立这么长的赎回期。”

  比其它类型基金多收管理费

  “艺术品,要求比较严格,品味决定市场的判断。至少你还得考虑购买了以后,存放在哪里吧。我自己有经历,在北方还好一点,气候干燥,在南方,书画作品容易起霉斑。”董艺说。而且,国内现在尚没有针对艺术品的保险产品。

  “我们通常直接向艺术家购买作品,他们也明白我们在做投资,对以后的升值有推动,所以价格比市价低很多。”有合适的买家,“收藏家,或者其他机构,我们就会出售。一般不走拍卖行,手续费比较高,好像是13%。”

  其实,作为投资机构,德美艺嘉做的艺术品基金和其它类型的基金产品一样,募集资金托管在第三方银行,不同的环节是,投资实物购买回来以后直接入库,公司收取管理费。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