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 【o2oArt】中国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相关商品

浏览历史

【o2oArt】中国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温钦画廊 / 2014-10-29

 

北朝红地云珠日天锦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

北朝

长48、宽28厘米。锦幡残片,组织为1:1平纹经锦/图案以日天(太阳神)及狩猎纹为主,并织有“去”、“昌”等文字。此织物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十分珍贵。

1983年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出土。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 宁夏区考古研究所

西夏

出土经书共九册,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

全页版框纵30.7厘米,横 38.0 厘米,四界有子母栏,栏距上下 23.5 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 15.2 厘米。版心宽 1.2 厘米,无象鼻、鱼尾。

上半为书名简称,下半为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每半面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每字大小 1 厘米左右。

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包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四种经文,白麻纸本,木活字版精印,蝴蝶装,封皮贴有书签,首页载有“集经”、“藏译”、“番译”者的名字。

共有9册,达10万字,是一部保存较好的木刻本西夏文佛经。

该 经书的内容在印刷中有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 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活字版印本特征,因此这部 1991 年出土的西夏文佛经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 大价值。

这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也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

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

南朝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印模画 南京博物院

南朝

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

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为“七贤”之首,他是一个非常豁达而有文采的人物,文献中记载他“博综伎艺,于丝竹特妙”且常“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阮籍则是一个不拘小节,活得很潇洒滋润的人,他好饮酒,且“嗜酒能啸”,这个“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吹口哨。《世说新语》说他酒后纵兴“长啸”,且“韵响嘹亮”,所以,在“七贤”之中,有“嵇琴阮啸”之说。

山涛也极能饮酒,《山涛传》中有其“饮酒至入斗方醉”的记录。

王戎则是一位为人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的人物。

向秀文儒,文献记其“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秀乃为之隐解,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看来是个十足的道学家。

刘伶也好酒,且嗜酒如命,“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盍提壶”,大杯小盅,来者不辞。

阮咸通音律,善弹琵琶,当然,这里的“琵琶”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琵琶,而是一种被称为“阮”的弹拨乐器,相传这种乐器就是由阮咸发明,在许多地方剧种的演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乐器。

由 于“七贤”在当时热衷于清谈和玄学,崇尚空灵之道,而玄学中又掺杂了许多“怡悦情性”“自我陶冶”“洗心养身”“自喻适志”的道教因素,颇受知识分子的喜 好,“七贤”谈吐不俗,洒脱倜傥的人生观亦博得了知识分子的赞赏,久之,便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七贤”成了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图 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荣启期则是早于“七贤”许多年的春秋时期人物,由于荣启期的性格和“七贤”极为相似,又 被时人誉为“高士”,所以,砖画中安排荣启期和“七贤”在一起,除了绘画构图上对称的需要外,荣启期更有为“七贤”之楷模的寓意。

1960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

西汉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湖南省博物馆

云虚纹是汉代盛行的一项绘画内容,漆器云虚纹画延续了差不多一千年,直到隋代还有这种漆器装饰画。

朱地彩绘棺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

朱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三层,棺为梓木,通体内外髹朱漆。

外壁在朱漆上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颜色,绘出龙虎相斗、双鹿腾云、双龙穿壁,以及仙人、云气、仙鹿等,整幅画面充满海外仙山与神仙洞府神迷迷离的气氛,并以此表达吉祥升仙的主题。

黑地彩绘棺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56米,宽1.18米,通高1.14米

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二层,棺为梓木材质。

棺内涂朱漆,右侧板内壁中上部的朱漆面上,有黑漆勾出的奔马和人,笔画草率,勉强成形。

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地,彩绘奔放的流云,以及仙人、神怪、禽兽,构成一个奇幻的仙境。

云纹的轮廓线显著高起,这是汉代新兴的堆漆装饰技法,立体感强,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

仙人游乐、骑鹤持枣、怪神狩猎……好一个“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的世外桃源,其为棺右侧场面。

这是一幅幅多么神奇的画面!云气纹是战国时兴盛起的一种漆器装饰题材,到汉代,云气纹得到了更大的张扬。

汉人好神仙,云气纹中加画各种兽、神禽和神仙,构成了一种称为“云虚纹”的新纹饰,组成寓意吉祥如意、辟除邪厉的图案,为汉初漆器上的主体纹饰。

云 虚纹漆画其实是人们幻想中的仙境,它被描绘得美妙神奇。那一朵朵云彩犹如行云流水,一百多个神仙栩栩如生,一组组怪兽形态生动,随着急速回转的流云翩翩起 舞,它所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汉代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凝聚与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与情绪。

云虚纹是《后汉书》记载漆器纹饰的一个名称,即指云气纹中加画神兽的一种纹饰。

《汉书·郊祀志》:“钟虚铜人皆生毛"。原注:“ 虚,神兽也”。

《后汉书·舆服志》载:太皇太后车“云虚纹画车 ”、云虚纹有时简称虚纹(古字“ 虚”、“虚”相通)。

云虚纹中最多的是一种长鹿角的神兽,它大概是汉人常提到的名为"虚"的神兽。汉代铜镜铭文说虚是一种能"辟邪除凶"、“辟不祥”、“延年益寿”、“长乐万世”的神兽。所以,它被人们视作吉祥物,画在生养死葬的各种器物上,以保佑生者和死者,使他们平安、吉祥如意。

锦饰内棺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02厘米,宽69厘米,通高63厘米

锦饰内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四层,棺内修朱漆,棺外髹黑漆。

盖棺之后,在黑漆层外面,横缠了两道宽12厘米的帛束,每道六七层。然后在棺的盖板和四壁板上,分别粘贴一层带菱形勾连纹的贴毛锦。壁板外所贴菱花贴毛锦的周边,又加饰一条宽12厘米的铺绒绣锦,中间又横贴一道,即贴成“日”字形。

过去在长沙地取得战国墓中,曾发现保存完整的带束木棺,但棺外贴丝织品作装饰的现象,还是首次发现,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西汉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

出殡时张举的一种铭旌,长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幕出土。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中期晚段。

长37.5厘米,宽28厘米。

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

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龙首轩昂,龙尾翘卷,龙身为舟,迎风奋进。龙尾之上立有长颈仙鹤,龙体之下有游鱼。

帛画中的华盖飘带与巫师衣带随风飘动,表现巫师乘龙飞升的动势。

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

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

人头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幅左下角为鲤鱼。人、龙、鱼均向左,以示前进方向,连华盖上的缨络也迎凤飘动。

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这两幅帛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涂,人物则略施彩色。画面布局精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想像丰富,表现了楚艺术谲怪莫测的独特风格。

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于渲染兼用的画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龙、鹤、舆盖基本上用白描。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

战国龙凤帛画——湖南省博物馆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中期晚段。

长31厘米,宽22.5厘米。

中国古代称绢为帛,把绘在绢上的画叫[帛画]。

此画以墨勾勒,线条流畅,画面内容富有想象力,会有弯月状的舟,舟上立一侧身女子,左上方绘一扶摇直上的龙和展翅欲飞的凤凰。由于此画为铭旌,画意是反映墓主人灵魂升天。

此画是中国目前保存年代最早的人物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艺术价值。

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

西汉直裾素纱禅衣——湖南省博物馆

直裾素纱褝衣

国宝欣赏:华梅(华夏五千年不能不知道丛书-11-工巧集作者)

这是一件极轻极薄的衣服,看上去薄如蝉翼,缈若云烟。称一称,仅重48棵。假如能除去边缘厚重的部位,那实际上纱的重量,一平方米只有12-13克。

衣服总长160厘米,袖子通长195厘米,也是一件颇为可观的大袖宽衣了。

它之所以被称为褝衣,主要是因为古代将不挂衬里的衣服都归为这一类。这种不施花纹的素纱褝衣多是为了罩在锦衣的外面,可能会使衣装越发显得优雅、含蓄。锦衣的鲜艳被虚去一层,看起来深奥玄妙、意蕴幽邃。

在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上,有关中国丝绸轻盈菲薄的实物和传说,曾使各国友人打开眼界。

古 代阿拉伯一本游记中记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位阿拉伯商人拜见中国官员时,看到中国官员衣服里透出胸前一颗黑痣而惊讶,当中国官员将五层衣服逐一 撩开以后,商人简直惊呆了。五层衣下竟能透出黑痣,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当我们看到汉代素纱褝衣后,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唯一的即是赞叹古人那精妙绝 伦的技艺了,当然这里还包括发现并使用的原料--丝。

不少国家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即希腊语中丝的意思,并加以延伸。由于绝大多数民众并没有真正见到中国人,于是在丝绸的感召下便传说赛里斯人如何高、如何重,而赛里斯是长在树上需要用梳子梳理成捆的等等,足可见到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影响。

西汉 刘胜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刘胜金缕玉衣

西汉

通长188厘米。

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

用金丝将玉片编缀成人形,头部由头罩、脸盖组成,上身由前后衣片、左右袖筒及左右手套组成,下身由左右裤筒及左右足套组成,皆能分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耳埂⒖诂H,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

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似人之体型。

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的殓服,按等级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等。

皇帝的玉衣用金缕。中山靖王刘胜是诸侯王,也服用了金缕玉衣。

出土时,衣内仅见几枚牙齿珐琅外壳和一些粉末状骨渣。故玉衣和九窍塞并未能保存尸体不朽。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刘胜为第一代中山靖王。

周长山:“据史书记载,刘胜“乐酒好内”。“子女百二十余人”

北耳室出土的十几个大酒缸成了刘胜“乐酒”的最好佐证。经估算,这些酒缸总共可储存几千斤酒。看来,刘胜不仅乐酒,而且很可能还是海量

不仅如此,整个墓室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

玉在中国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到了汉代,人们不仅把玉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还坚信以玉护身,能使尸体保持不腐烂。

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光口含宝珠,下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也叫“金缕玉柙”。

金缕玉衣在战国末期大概就有了雏形。

用的金丝一般长4-5厘米,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08毫米,只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细度,分布在手套各处。

按照现在的工艺水平推算,西汉时代制作这样一件玉衣,一名熟练的玉器工人大概要耗费十余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点击最上面蓝色微信名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O2OArt
北京朝阳朝阳路红星美凯龙温钦画廊
OrderArtwork.com,13811793577

温钦画廊,O2O现代画廊,实体店+艺术品电商+掌上画院,照片定制纯手绘油画全球领头羊,名家书法定制,多年来向全球提供高品质的各种风格的原创、定制和临摹纯手绘油画、国画、书画作品、墙绘和艺术摆件;

 

扫一扫温钦画廊微信公众号:O2OArt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