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档油画 > 风景类油画 > 温州景点之瓯江蓬莱:江心屿

相关商品

  • 梦幻
  • 梦幻
    本店售价:¥1200元
  • 90后
  • 90后
    本店售价:¥5800元
  • 虎威
  • 虎威
    本店售价:¥4000元
  • 门厅
  • 门厅
    本店售价:¥8000元
  • 露台
  • 露台
    本店售价:¥6000元

浏览历史

温州景点之瓯江蓬莱:江心屿

温州景点之瓯江蓬莱:江心屿

prev next

  • 商品货号:ECS000752
  • 商品品牌:温钦画廊
    商品重量:5.000千克
  • 商品点击数:12097
  • 市场价格:¥3250元
    本店售价:¥2500元
    注册用户:¥2500元
    VIP:¥2375元
    特殊会员:¥2375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250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邮票上的江心屿

 
江心屿导游图


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 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 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 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


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 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 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自古江心有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1 9 7 4 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结合航道整洁,滩涂改造。原来只有6 0 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1 0 0 0 亩。新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具有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新格局。1 9 9 8 年市政府再一次投入巨资启动“亮丽工程”并于是1 9 9 9 年2 月1 1 日竣工。值此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 为正殿,最为壮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 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念“yun,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san;chao,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 重建。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 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塔顶自然生长一株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今塔仍巍峨雄伟,像一座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东峰之巅。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 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兰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 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 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东西双峰崖岩挺秀,自然天成,林木蓊郁,葱葱茏茏,山不高,有东西千年宝塔而得名。攀登陡峭石阶小径,可上山顶观塔。每塔旁立有青石碑二方、古亭一座。游 人至此,纵谈古今,神思激越。东西双塔,屹立于孤屿,遥相呼应,活绘出江心屿的优美轮廓,成为温州的—个标志。1981年东西双塔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 护单位。

 

 

 


浩然楼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 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 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许宗斌-江心屿记


八百里瓯江,似一条长龙,尾巴搭在龙泉山上,头搁在温州。龙口大张,口里含一宝珠。那珠,便是江心屿,又作“孤屿”,以其周遭皆江水,别无依傍也。


龙珠是宝物,美。自古论温州城郭名胜,九山湖及松台、海坦、翠微、华盖、积谷诸山,均要摆在江心孤屿之后。从江滨北望,江心一列画屏,两塔对峙,亭阁翼然,绿树参差,衬以蓝天白云,人称“瓯江蓬莱”。江心屿因此便作了温州城的象征和标志

二第一个发现孤屿之美并引之入诗的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这位谢家子弟降生时,王谢风流已渐渐消歇,乌衣巷的燕子已找不到旧时巢了。东晋亡后,刘裕建宋朝,将谢灵运世袭的爵位从公爵降为侯爵。宋永初三 年?422?,刘裕死,少帝即位,恃才傲物的谢灵运被权臣徐羡之、傅亮排挤出京,任永嘉郡太守。这年,谢灵运三十八岁,正是如日中天的年龄,却不得不离开 政治中心,到当时尚是偏远之地的永嘉?温州?任地方官,谢灵运的心情无疑是苦闷的。好在温州山川秀丽,使一颗受伤的心灵很快得到了安顿。在一年的时间里, 诗人几乎踏遍了瓯江南北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一批歌颂大自然的杰作。由此,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宗——山水诗,在温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温州写下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一直彪炳于中国古典诗史,传诵于 代代读者之口。

谢灵运是永初三年秋到的温州,翌年?景平元年,423?夏作《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其时谢灵运已经把瓯江南面的许多地方都走过了,游踪远及安固、横阳?今瑞安、平阳一带?,也去过江北的一些地方?楠溪江中上游至青田一带?,而离郡城最近 的江心孤屿却是第一次登临。推究起来,盖因那时的江心屿还是一座人踪罕及的荒岛,江岸滩涂芦苇丛生,无固定舟楫往返。谢灵运是一位富于探险精神的诗人,他 抱着“怀新”?一心想发现新的景观?,“寻异”?寻找奇异的景致?的目的,买舟登览孤屿。遥想当年谢公,一舟如苇,横绝激流,定是费了好些周折,所以诗中 有“道转迥”?绕了不少弯路?、“景不延”?光阴不肯为我延长一些?的感叹。在如此激情澎湃的探寻中,他才格外深刻地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而有了“乱流趋 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千古绝唱。

《太平寰宇记》载:“孤屿,在州南?引者按:疑为州北之误?四里,永嘉江中渚,长三百丈,阔七十步……”本是弹丸之岛,在谢灵运的笔下竟变得如此气象万 千。孤屿处大江之中,四面烟波浩淼,北岸青山绵亘。孤屿之所以成为胜地,除这种环境的衬托外,也还须仰仗诗人灵笔的点化。江山如有待,应该为孤屿感到庆 幸,一开始就遭逢了这么一位大诗人。

时隔三百年,另一位山水诗人巨擘孟浩然也登上了孤屿。那是大唐开元二十年,公元七三二年的岁暮,孟浩然专程来温州属县乐成(乐清?探访老朋友张子容?时贬 官乐成尉?,两人携手共游江心屿。孟浩然在《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诗中写道:“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可见孟浩然还在孤屿题了诗,可惜题的什么诗没 有留传下来,要不,凭孟浩然的才情,或能为孤屿增加一曲美丽的吟唱,而和谢灵运的杰作构成双璧。

孟浩然和张子容登临孤屿的时候,孤屿想已没有谢灵运那时荒凉。或许,人们已在那里建起了一座亭阁——谢公亭。据说,未曾身临温州的李白和杜甫在诗中提到过那座亭子:“水续万古流,亭空千秋月”?李白?,“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杜甫?。

一鸟引来百鸟鸣。在谢灵运以后,到过江心屿的文人学士不知有多少,流传至今的咏孤屿的诗词就有五百多首。而唱得最美的还是谢灵运?

三在孟浩然登孤屿大约一百年后,唐朝另一位诗人,在群星璀璨的唐诗人中不甚知名的张友新也到了温州,任太守之职。张友新公务之暇,自然也要步谢、孟后尘,到 孤屿走走。当他来到江滨眺望孤屿时,心中不觉疑惑起来:这叫了多少年的“孤屿”,怎么会是两座不相连接的小山峰叫?他把这一困惑写进了一首题为《孤屿》的 七绝里:

碧水逶迤浮翠?,绿萝蒙密媚晴江。
不知谁与名孤屿,其实中川是一双。

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为什么给这两座江中小山取了个名实不符的名字呢?谁也搞不清楚。只知道,在谢灵运时代就这么叫了,连谢灵运也这么叫了。时隔千载的今天, 这江中一东一西两座小山早就连成了一体,当初把它们隔开的那条海沟在南宋初年已被填平,再也无从考察江心屿的本来面目了,只能凭猜想,原来的海沟可能并不 很深,当海潮退到最低时,沟底隐约可见,那么,两屿也就合成了一屿。不知这样的解释能否说得通?

说起孤屿的变迁,不能不提到佛教的作用。温州的佛教活动,远在两晋之际就开始了。西晋元康五年?295?,距孤屿不远的永嘉罗浮山立佛塔;东晋太宁三 年?325?,李晋于郡城习礼坊?今鹿城区公园路?舍宅建崇宁寺?唐改称开元寺?。谢灵运在温州任职时,也同当地的僧人们相与往来。他那篇著名的佛学著作 《辨宗论》就是在温州写的,回答当地“同游诸道人”的提问。汤用彤对《辨宗论》极为推重,认为《辨宗论》“虽本文不及二百字,而其中提出孔释之不同,折中 以新论道士?竺道生?之说,则在中国中古思想史上显示一极重要之事实。”《辨宗论》论的是如何成佛作圣,为禅宗顿悟说作了明晰的论证。温州的道人?僧人? 能同谢灵运讨论玄奥的佛理,可见当时佛教在温州已有相当深的基础。由南朝至隋唐,温州建寺更多,还出现了玄觉这样的禅宗大师。唐会昌五年?845?,唐武 宗灭佛,温州的许多佛寺被毁。但不久又大兴佛寺。到了宋代,温州一府有佛寺两百多座。单小小的江心屿上就有两座。

先是唐咸通七年?866?,在西峰东麓建净信院?宋时改名兴庆禅寺?,三年后在西峰上建佛塔。继而于宋开宝二年?969?,在东峰西麓建普寂禅院?宋时改 龙翔禅寺?,并于次年在峰顶建东塔。两寺隔水并立,两塔遥遥对峙,江心屿又增了几分风采。只是那一道海沟,把孤屿分成两半,总是一件憾事。

到了南宋绍兴七年?1137?,一位法名清了的高僧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这清了俗姓雍,四川左绵人,襁褓时被人抱入寺,见佛喜动眉睫,十岁出家圣果寺, 十八岁受戒得度,遍访名山大刹,从河南丹霞山子淳大师处得悟禅机,又从另一位大师、河北长芦寺照祖禅师处得领衣钵,最后一直做到“禅院五山”首寺杭州径山 寺第十五代住持。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那年刚好五十岁,此时他已相当有名。他一到便发愿填塞中川,将两峰连为一体。凭他的赫赫威名,“所过空聚落迎拜,金 帛之献,舟衔舆曳,以先至为幸”,工程很快完成。接着,清了即在两峰之间建新寺,将原先两寺并成一寺,名中川寺,后宋高宗赐名龙翔兴庆禅寺,通称江心寺。 江心寺建成后,大振禅宗,连外国僧人?多为日本、高丽僧人?也纷纷来朝拜。有永嘉四灵之一的诗人徐照所作《题江心寺》诗为证: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
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
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
却疑成片石,坐对谢公身。

江心寺很快成了一方名刹,被列为“禅院十刹”之一。

在清了之后,江心寺代有高僧继出。还是绍兴年间,有个叫真歇的高僧,曾居江心寺,恰逢福州鼓山寺高僧士?奉旨到雁荡山主持能仁寺,真歇听说士?到了温州, 担心他在温州缘法未熟,就过江迎归方丈,大展九拜,于是温州人对士?“翕然归敬”。江心寺还派出僧人大休、宗觉、子昙到日本、高丽参学。近代则有弘一法师 曾在江心寺闭关修炼。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江心寺也出过恶僧祖杰,根据他的“事迹”编的南戏戏文《祖杰》,使他成为戏剧史上的一个有名人物。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温州中学?当时叫温州一中?读高中的时候,常常在星期天一个人登上孤屿,在那儿盘桓一天。那时江心屿没有现在大,更没有现在这么多人,清静得很。江心寺、双塔、谢公亭、信国公祠都是我流连的地方。

信国公祠在江心寺的东边,紧挨着江心寺。祠里有许多碑刻,大多是历代名人的吟咏。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和阮元的《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阮元的是一首七言律诗: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
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
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

这首诗是那样深地打动了我,以至几十年都没有忘却,尤其是尾联:“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沉痛之极,可谓字字血泪。如果不告诉你那段史事,许 多人不会想到,小小的江心屿,弹丸之地的江心屿,在历史上曾经代替过汴州与杭州——北宋和南宋的首都?这一点,谢灵运更不可能料及。谢灵运在那首著名的 《登江中孤屿》中说:“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谢灵运眼中,孤屿是一处与红尘隔绝的所在,就像昆仑山一样,往来的都是西王 母、安期生那样的神仙人物。他哪里想到,江心屿后来会经受那样酷烈的人世间血和火的洗礼?

第一次还好,只是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锋锐,带着一帮人跑到温州;还有一些人是追随高宗而来的,其中包括大词人李清照。那是建炎四年公元一一 三○年的事,其时杭州和明州?宁波?先后陷于金人之手。宋高宗农历二月初二到温州,一头扎进了孤屿东峰西麓的普寂禅院,后来看看没事,才于同月中旬迁入温 州州衙,即现在鼓楼所在北面不远处。到三月,高宗得知金兵北撤,才自温州乘船北上返临安,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流亡生活。宋高宗那次到温州,除了给孤屿的普寂禅院改名龙翔寺以外,在温州士人的心理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温州作为一个边缘城市,在宋高宗以前,以来还没有一位皇帝踏上它的土地。那时还是士子的十 九岁的乐清人王十朋兴奋地写下了一首七律《驾幸温州次僧宗觉韵》:

圣主南巡驻六飞,邦人咫尺见天威。
间关高帝尚鞍马,谨厚汉光犹绛衣。
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
伫看天仗还京阙,无复旄头彗紫微。

第二次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那是一百四十多年以后,元军长驱直下,南宋许多土地和城池沦陷于蒙古的铁蹄之下,连皇帝度宗、太皇太后谢道清都投降了元朝,被押 往北京去了。到温州的是两个小孩子——九岁的益王赵?和他四岁的异母弟广王赵?,后来,他们先后成为娃娃皇帝——端宗和帝?。那是德?二年?1276? 春,经过数十天的流离转徙,二王终于抵达温州,也一头扎进了江心寺,住在比当年他们的老祖宗宋高宗住过的普寂禅院远为宽敞的江心寺里。江心寺里还保存着老 祖宗用过的御座,君臣触景生情,放声大哭。

很快在温州形成了一个抵抗中心。陆夫、苏刘义追赶而来,在定海的张世杰也从海路赶来,逃遁回温州家乡的前宰相陈宜中也被派人找了来。他们拥戴赵?成立都元 帅府,号召各地忠义之士紧急勤王。都元师府就设在江心寺里。可以想象,这时的江心屿,刀锋林立,战船环列,哪里还像谢灵运歌咏的可以“缅邈区中缘”的世外 桃源?

与此同时,被扣押元营的文天祥在北上途中逃出敌手。在元军的夹缝中,历经四十多天的艰难奔波,文天祥一行终于在农历四月初八日抵达温州。他们出逃时共十二 人,这时只剩下了六人。文天祥到温州后始知二王已在一个多月前离开温州到福州去了。这位生当乱世的状元宰相,暂时就在不久前作过都元帅府的江心寺里住下。 他在热闹过后一时显得有点寥落的江心屿上徘徊,面对江心寺里先帝高宗留下的御座和“清辉浴光”的遗墨,一时思绪万千,写下了一首七律《至温州》?诗题一作 《北归宿中川寺》?: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流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只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

遥想当时文天祥,面对眼前无限江山,既没有谢灵运、孟浩然那种玩味山水的逸兴,也不像王十朋那样欢欣鼓舞,只能用“百感交集”来形容他的心情。其时,尽管 一个皇帝被俘虏了,可还有两个赵氏孤儿可以替代,离零丁洋还有一些日子,中兴大宋的希望在他心中还不曾全然泯灭,他还要尽自己的所能干下去,干下去……

当阮元来到江心屿的时候,这一切都早已成了历史,是前朝的前朝的前朝旧事了。然而历史的伤口并不那么容易愈合,一不小心戳上去还会流血。阮元的诗正好戳在历史的伤疤上了。

而不少老辈的温州人却把南宋的君王两度“驻跸”江心屿当作江心屿和温州的荣耀,至今还在津津乐道

五江心屿,那么一点大的江心屿,历史却让它负荷了那么沉重的担子,在一个短暂的时期里,它居然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让许多志士仁人向它靠拢,这是江心屿的幸呢,还是不幸?
江心屿终因身单力薄,最后被遗弃了。

江心屿又回复到了原先的样子。七百多年,默默枕着一江寒流。只是多了几处遗迹,多了一些建筑和碑刻,供后人凭吊。

去年夏天,我又一次来到江心屿。有许多年没有到江心屿了。我发现江心屿比原来扩大了许多,除了南面,东、西和北面都向外延伸了,尤其是北面,快要和江北岸 连接在一起了。瓯江口潮汐带来的泥沙淤积,是江心屿膨胀的原因。扩大的部分经过整治,成了新的游览区,草树亭榭,湖泊洞桥,应有尽有,还有许多供儿童和成 人玩耍的游乐设施。我去的那天正逢儿童节,人都快要把江心屿踏沉了。

有趣的是,江心寺和纪念文天祥的文信国祠里却是游人寥落。它们占据了江心屿最重要的位置,却依然挽不住寻“耍”觅“酷”的现代人的脚步。人们匆匆从它们前 面经过,至多停下来在大门前拍一张留影便掉臂而去,连挂在江心寺门口的那副据说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的怪联也懒得瞥一眼。

我知道,江心屿的一个新时代开始了。它不再是谢灵运想象中的昆仑山,也无须再充当“杭州和汴州”的替身,它已完全走向了凡俗。走向了凡俗的江心屿,是否更富有生命力呢?

江心屿诗词选


千百年来,无数诗人骚客为江心屿由衷讴歌,深切赞叹......在这浩瀚的诗海中,至今留有历代名贤咏江心屿的著名诗章近800篇。这些作品是祖国文化遗 产艺苑中一束绚丽的奇葩。在此仅选如下诗词,供游客在饱览江心屿的优美风光时,领略一下古人对江心屿的景仰、赞美,增加一些关于江心屿悠久历史知识,加强 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南朝宋)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唐)李白 与周生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唐)杜甫 送裴虬尉永嘉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己就,把钓待秋风。


孟浩然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
从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
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


(唐)韩愈 题谢公游孤屿

朝游孤屿南,暮嬉孤屿北。
所以孤屿鸟,尽与公相识。


(唐)张又新 改孤屿为双峰

碧水逶迤浮翠献,绿萝蒙密媚晴江。
不知谁与名孤屿,其实中川是一双。


(唐)张子容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
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
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宋)陆游 同永嘉守宿江心寺

使群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吟不眠。
好与使君同惬意,卧听鼓角大江边

(宋)王十朋 驾幸江心次僧宗觉韵

圣主南巡驻六飞,邦人咫尺见天威。
间关高帝尚鞍马,谨厚汉光犹绛衣。
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
伫看天仗还京阙,无复旄头慧紫微。


(宋)徐照 江心寺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
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
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
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


(宋)林景熙 江心寺

佛借龙宫五百年,平分城树与村烟。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石色带云笼客袖,钟声和月落渔船。
袈袍不限锓门水,千载何人坐象筵。


(宋)文天祥 北归宿中川寺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只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兴第二碑。


(宋)薛季宣 龙翔寺

二江涵古寺,双屿耸平沙。
翠浪环流净,金城到眼奢。
水光摇殿阁,塔影动龙蛇。
不减蓬壶意,屯云未许遮。

江心屿是镶嵌在瓯江中心的一叶绿洲,四面环水,占地7平方公里。江心屿有座寺,香火旺盛,钟声嘹亮,朝拜的人们慕名而来,人称江心寺,因此人们把江心屿又称作江心寺,简称江心。

江心是温州的游览圣地之一,以前温州的水路交通,轮船从上海开进瓯江港,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江心的双塔”。双塔在江心的东西两边的山顶上。东塔建于 宋开宝三年(970),塔身挺拔,雄壮威武,在树木丛中高高地耸立着。也不知在哪一年,塔顶被台风揭走,长出了一棵粗壮的迎客松,亭亭玉立,叶茂枝盛,给 塔顶增加了风采,海鸥们围着塔顶飞翔,欢乐地鸣叫,累了,就歇在树枝上。西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2),象戴了顶农民的毡笠,尖尖的,又象清代的顶戴,上 面挂有许多链条,在风中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双塔对峙,神态各异。

瓯江源远流长,发源地泽雅山区,汇聚了群山中的支流,上游水面宽又广,水源清澈见底。瓯江弯弯曲曲,一路上群山巍巍,水把砂土带进了港,呈黄色,它贯穿温 州市流入东海,江南是温州市,江北是群山,农田和厂房。人说:“水清不能养鱼,人精不能处事”。浑浊滔滔的瓯江水,水中盛产凤尾鱼(当地人称“子席)。

如果你要到江心寺去游玩,请到望江路码头坐渡船,船不一会儿就会把你带到到江心。江心屿的路面平坦宽敞,一排排的古建筑,中国式庭院的房子一间连一间。寺院的钟声敲响,久久地回荡在江面上。

参观江心寺,寺院气派,门口的对联别致,左联是: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读YUN,ZHAOCHAO,ZHANZHANCHAO,ZHAOCHAO,ZHAO,SAN),右联是: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 CHAO,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XIAO)。书法家方介斟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 天,寺内烟火缭绕。许多烧香的男女老少,热热闹闹。庙里雕塑着18罗汉,神态各异,徐徐如生。大殿内,和尚们在念经,金色的大佛神态慈祥。江心寺的佛教有 着悠久的历史,人们说,江心的菩萨就是灵,有求必应。还有人说;江心风水好,双塔给江北江南带来了好运,因此温州经济发展这样快,温州人有钱。据说,过去 有个人到江心寺求梦,在梦中他梦到一个人递给他一个破碗,一条棍子和一张破的席子,醒来,这个人坐在那里哭,他说:“梦中告诉我今后去讨饭”。别人劝他, 去问问庙里,解梦的和尚。和尚说:“你发财了,这是叫你开染坊。一个破碗是量颜色的,棍子是把染料在水缸里,搅拌均匀。破席子是围裙,在染布时,不会弄湿 了衣服”。结果这个人开了染坊,发了财。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江心寺的名气越来越大。

我说江心寺叫江心公园更为确切,因为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有山有水有草坪,山上老树盘根错节,树木茂盛,中药资源丰富。山下竹林婆娑,亭台楼阁,流水 小桥。博物馆,南宋英雄文天祥(1276年)纪念馆,工人疗养院,饭店,茶馆,展览管,烈士纪念馆,露天戏台等。游乐场所有急流勇进,人坐在木船上,顺流 而下,逆水而上,船在陡峭的坡上冲下来,浪花飞溅,速度快,闭上眼睛,心脏都象要从心胸中跳了出来,够悬的。奇妙的是,欧江的水又咸又涩,而江心的井水, 冬暖夏凉,清澈透底,喝上一口,清淡如甘露。长廊是人们歇脚的好地方。江心到处鸟语花香,水池中漂浮萍,养鱼,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潮涨吃鲜,潮落点盐。这是一句温州话。比喻不会当家理财的人们。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侧风云,人们应以节约为本,晴天要防下雨,下雨要防下雪,家里都要有吃的。潮涨时,你把丰收的海鲜全吃了,潮落就没法出海,你能吃什么呢?潮汐是地球和月亮之间引起的变化。

观潮,潮涨时,涛声澎湃,江浪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水涨船高,江面上白帆点点。潮落时,水迅速退下,沙滩上鳞光闪闪,沙土上的小孔里爬出了小蟹,人们赤脚背着小箩筐到沙滩上拾贝壳,捉虾和蟹。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说不准还能捡到活鱼和找到珍珠呢?

江心如同纽约的自由神岛,不允许长住,固定的居民。

漫步在江心屿,一棵大榕树在江边,树根朝外的一头,经潮涨潮落,久经冲洗已是露出根根丝丝。大榕树几个人都抱不过来,根深叶茂,庞大的树身,有槽沟。小时 候,我们经常爬上家乡的榕树去玩,一上去就是半天,在树上捉谜藏,骑在粗壮的树枝上,翻跟斗,饿了渴了,摘树上的嫩芽吃,酸酸甜甜的。夏天,爬上树干,人 倒挂着,一头扎在水里,游泳,那才叫过瘾。如果现在你到了温州,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庞大的老榕树,也许这也是温州的一景吧!但不同的是,树的周围都用东西 保护着,可不象我们小时候那样可以爬了。

登上山,塔身因年久失修,风吹霜打,日晒雨淋,石灰剥落,露出风化的砖块,成为花斑般的灰白色。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具,用人工把砖和石灰运到岛 上,再搬上山,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佩服建塔的设计师,把物理几何全用上。塔聚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每年温州刮台风,风势猛烈,江面掀起巨浪,台 风在温州登陆时,江边的房屋吹倒,屋顶掀走,连石头瓦片都飞上了天。然而江心寺的双塔 巍然不动,高高地屹立在山顶上。塔象征着温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夜晚的江心更加美丽,五颜六色,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它照亮了江面,给来往的船只指明了方向。

站在江心,望温州,过去的不整齐的低矮房子拆了,代替它的是高楼林立,大厦鳞次栉比,各自比美争艳!

回想过去望江路,都是低矮木结构的码头房子,来往的人们熙熙攘攘。有个俩兄弟在这里开了间饭店,以温州的海鲜盒饭,小吃为主。人称“矮房楼”。矮房楼的菜 价实惠,薄利多销,服务态度好又周到,深受大家的欢迎。改革开放后,现在的矮房楼仍然在江边,但改叫“阿凡楼”(与矮房楼同音),是家很有气派的饭店。生 意兴旺,门庭若市。兄弟俩也早已分了家,“新阿凡楼”开张在温州的南门,生意更加红火,兄弟俩每天起早,亲自出马采购。店内把关,菜价不涨,菜类丰富,服 务到家,在众多高挡次的饭店竞争中,牌子不倒,名气越做越大。

欧江上架起了大桥,今年朋友告诉我,欧江已架起了三桥,桥把江南江北连了起来,江北的厂家再也不必为运输困难而发愁。

江心是温州的一部分,江心的双塔成为温州今天的品牌商标。江心是温州的人们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

商品属性
[有无框] 有框
[尺寸(厘米)] 50x120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