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档油画 > 宗教艺术油画 >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浏览历史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prev next

  • 商品货号:ECS000701
  • 商品品牌:温钦画廊
    商品重量:0克
  • 商品点击数:13278
  • 市场价格:¥12710元
    本店售价:¥9777元
    注册用户:¥9777元
    VIP:¥9288元
    特殊会员:¥9288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970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点击以上图片放大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油画 1495-1498 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最后的晚餐》创作历史:

 

1463年-由建筑师索拉里兄弟修建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1470年代-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札,扩建修道院。公爵找来了当时28岁的画家达芬奇与另一位米兰建筑师布拉曼特一同设计,建筑师布拉曼特将修道院后部的半圆顶穹窿改为挑高的圣坛。此外也增建了方形回廊、餐厅等。

 

1495年-1497年-在有公爵庐多维科王徽装饰的主窗下。达芬奇选择了大厅北墙绘制他打稿已久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就连颜料也是他自己的发明,是一种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非中世纪时期广被运用的湿壁画颜料。此颜料因混合了有机物,据知是鸡蛋与牛奶,而且达芬奇涂的很薄,导致"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

 

1652年-修道院在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因此将画中耶稣与三个门徒的脚给截去了。

 

1796年-拿破仑占领米兰,修道院被军方占用,据记载该大厅被用来当做马房。

 

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米兰遭受剧烈的轰炸,所幸修道院并没有被完全摧毁,为保护画作,军方与人民以沙包、钢架、木板将整面墙做了严密的保护,战后修复了顷倒的其他屋体之后,才重新公开此画。今日去参观此画,仍可看到当时的照片纪录。

 

1982年-意大利成立修复小组,并在奥利外提公司的资助下,开始用科学仪器辅助清洗并修补"最后的晚餐",主持修复计划的是米兰的一位艺术史女教授比宁·布拉姆比拉(Pinin Brambilla Barcilon)。此举虽满足世人长久以来的愿望,但也引起艺术界的一些争议,因此修复过程相当久,直到1999年3月才重新公开展示此画。

 

2000年-"最后的晚餐"并没有停止修补,而外界的争议却越来越大,有些评论家认为此画被清洗的太过明亮,而艺术史家和宗教学家则在修复过的画中发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线索。

 

争议:

 

2003年3月18日-美国作家丹·布朗(en:Dan Brown)出版小说:达芬奇密码(en:The Da Vinci Code),书中指出此画中耶稣右手边的门徒约翰,其实是位女人,是抹大拉的玛利亚,因此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至今仍无结论。注意画中有一只握着匕首的手,令人着迷的是这只手似乎不属于画中任何一人。

 

 

《最后的晚餐》画作内容:

 

高4.6米,宽8.8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徒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其他画作

    丁托列多(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1592~1594年油彩‧画布,365x568公分圣乔治教堂,威尼斯(Venice),意大利。这幅画是威尼斯圣乔治教堂装饰组画中的一部份。在这一幅画中,丁托列多仍然匠心独具的将两种不同的光源结合在一起:一种是表面上的自然光(来自画内或画外的光线),另一种则是人为或超自然的光(源于画像内部的光)。画中十二使徒坐在长桌旁,耶稣伫立在他们的中间,丁托列多根据宏大的透视图(它已对角线来确定在前缩透视法之下长桌的位置),创造出两种强烈的光源,将朴实无华的大厅,象征性的冲破厅内的黑暗:一盏高悬于众人左后上方的吊灯,从后侧照亮大厅,并以光勾画出众人的侧面像,耶稣正和使徒们共进圣餐,在他头部的位置,上射出一种超自然的光芒,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光,似乎使从天而降得天使们实体化了。丁托列多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边展示的是神奇得事迹,右边描绘的则是日常的写实状况─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这种日常生活和神奇事迹的紧密关系,借着具体的形象展现出来,并以双重光源的对比加以烘托。正式这种紧密得关系,丁托列多将宗教构图和其象征意义现现出来。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隐含预言

 

 

研究人员称———

 

  4006年11月1日世界 末日

  耶稣的头顶正上方有个半月形的弦月窗,据说谜底就在这。

  新快报讯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一直以来被人们揣摸研究,想解开其中隐藏的“达·芬奇密码”。其中最有名的是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认为画作中隐藏着“圣杯”的涵义。然而,据英国《泰晤士报》15日报道,梵蒂冈的研究人员近日披露,画作中确实隐藏着“达·芬奇密码”,但与耶稣无关,而是预言了“世界末日”———整个世界将在4006年11月1日灭亡。

  末日倒计时:4006年3月21日起……

  梵蒂冈研究人员萨宾娜近日宣布,她解出了隐藏在《最后的晚餐》中的“达·芬奇密码”。画作中,耶稣与12个门徒坐在一张长桌上共进晚餐,而背景则是一面有窗户的墙,窗子上方有一个半月形的窗户,或称弦月窗,正好位于耶稣的头顶上方。这个弦月窗其实隐含了一个“数学和占星术方面”的谜题,包含黄道十二宫的星座以及用拉丁文的24个字母来代表一天的24小时。

  多年来,她一直试图解开这个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找到谜底。那就是,自4006年3月21日起,全球将遭遇一场罕见的大洪灾,同年11月1日,世界将随之灭亡,而这也标志着“人类的新开始”。

  《最后的晚餐》宽460厘米,长880厘米,现收藏在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1495年,达·芬奇开始动笔并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这幅巨作。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创作幕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中涉猎面最广的一位,也是最神秘的一位。《达.芬奇传》为传说中这个“文艺复兴天才”和“全能的人”描绘了一幅令人信服和最为隐私的肖像,追溯了列奥纳多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作者在对其研究中亦有许多新发现——其中包括一幅从未被发现的达.芬奇的肖像画——并深入探究了《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传世巨作创作背后的故事。

 


    想像一幅绝妙的图景

 


    15世纪90年代,小说家马泰奥?班代洛还只是个孩子,那时他在米兰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道明会修道院做见习修道士,他的叔叔维琴佐当时是那里的院长。班代洛常会看着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修道院的北墙上工作来打发时间,列奥纳多当时正在绘制斯福尔扎时期一幅伟大的杰作——《最后的晚餐》。

 


    他一大早就到了,爬上脚手架马不停蹄地就开始工作。有时他会在那里从早干到晚,手里一直都拿着画笔。他画个不停,常会忘记吃饭或喝水。有时候,他会连续几天不碰画笔,一天中有好几个小时伫立在他的作品面前,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独自一人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画中的人物。我也看到过他在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好像突然有急事要做一样,放下手头正在制作的黏土模具,离开韦奇奥宫直奔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他也不找个阴凉处休息片刻,就赶忙爬上脚手架,拿起画笔在墙上涂上一两笔,然后随即转身离开。

 


    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图景:列奥纳多顶着正午的烈日,大步流星穿过街道,没想过要找个地方歇一歇脚,躲一下日头,脑子里只有偶得的灵感,想到了解决构图细节上一些小问题的方法。人们在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修道院墙上看到的那一大幅画面正是由上万次画笔的点触和上万次十分细致的决定组成。想到世人皆知的著名画作,人们不禁会问自己,为什么这幅画会是这样而不是其他的样子?事实上,画面的方寸之间都经过画家的不懈奋斗,浸满了他的心血。

 


    是这样画还是那样画?

 


    要追溯“这幅永不安宁的杰作”(布克哈特语)的制作过程,我们首先要看一下温莎皇家图书馆收藏的一页笔记,笔记上有一幅早期用钢笔作的构图习作。这张习作仍然以传统的《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法为基础———犹大没有与众人坐在一起,他坐在桌子的左侧,头扭向后面;而圣约翰则坐在耶稣旁边,已经睡着了,旨在表示在耶稣宣布他被出卖的消息的时候,他“斜靠在耶稣的怀里”。这两种形象在最后的版本里都被弃之不用。

 


    这页纸上还有两幅相对独立的素描。左边那幅素描里出现了十个人物,也许这页纸已被人剪过,把三个人的形象剪掉了。这群人后面轻淡地画了些拱形结构,这是关于图画背景的最早想法,即“最后的晚餐”发生的“顶楼”。右边的素描中出现了四个人物,但画面重心主要放在耶稣和犹大这两个人物身上。列奥纳多在这里集中表现明确叛徒身份那戏剧性的一刻:“与我共用一个碟子的那个人将要背叛我。”画中的犹大从他的凳子上起身,正把手向那个碟子伸去。列奥纳多试着给耶稣的双手画出两种姿势——一种是手抬起来好像要伸向前方;另一种是手已经碰到了碟子,与叛徒的手发生短暂的接触。这幅小一些的素描突出了故事的焦点,找到了戏剧性的支点——两手相触的动人心魄那一刻。为了突出表现这一瞬间,列奥纳多把传统的“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追溯到《圣经》之前的一个场景,即圣餐仪式。

 


    较小的那幅素描中还描绘了正在熟睡的圣约翰,耶稣的手臂放在他的背上,这里表现出耶稣的“仁爱”,正如《圣经》上所写,约翰是“耶稣所爱的”门徒。而在那些漠视宗教的怀疑论者们看来,约翰“斜靠在耶稣的怀里”是同性恋的表现。一百年以后,在归结克里斯托夫.马洛的诸多亵渎行为中有一项便是:耶稣对约翰怀有“一种特别的爱”,并“把他当做所多玛的罪人利用”。

 


    不久之后,列奥纳多又用红粉笔画了一幅草图,后来这幅红粉笔画又被其他人用墨水描了一遍,该图现存放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该草图显得比较粗糙,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墨汁的影响,不过《最后的晚餐》均匀的布局在这幅草图上已初显端倪。众门徒被分成了几组,画面更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为了明确人物身份,人物形象下面出现了匆忙写就的说明文字(其中菲利普被提到了两次)。但犹大仍然在桌子的靠近观者的一侧,约翰依然睡得很沉。

 


    这些素描让我们看到了列奥纳多关于此画的早期想法。他迅速而聚精会神地做好微型蓝图,心中不停问自己——是这样画还是那样画?

 


    但正如列奥纳多常会表现的那样,他的绘画基础非常扎实,尽管这些素描是第一批真正为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的《最后的晚餐》所作的习作,但我们在他的素描簿中找到了另一张年代更早的纸张,可以追溯到15世纪80年代,上面画着三幅互有关联的素描:一群人坐在桌子旁边,有一人单独坐在桌前,双手托着脑袋,还有一个人毫无疑问就是耶稣,他的手指指向那个命中注定的碟子。这三幅素描并不是为《最后的晚餐》所作的习作,因为画中只有五个人坐在桌旁愉快地聊天以打发时间,他们并不是耶稣的门徒。画中场景可能是发生在某次乡村的欢宴中,人们围坐在桌前。但不知是什么激发了列奥纳多的灵感,使他在同一页纸上迅速画下吃圣餐的基督这一令人心酸的场景,十五年之后这个想法终于开花结果。

 


 

 


    耶稣和犹大的原型

 


    温莎皇家图书馆和威尼斯藏有的素描的重心逐渐从整体布局转移到单独人物形象特征上面。温莎皇家图书馆藏有著名的系列头像,大多数用红粉笔画成,有一些已经画得比较完整。那些人物形象终于变得清晰起来:犹大、彼得、大雅各、圣菲利普(几乎可以肯定,最后两个形象用的是同一个模特,只不过在图画中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中有一幅圣约翰双手的习作,画面非常精美;还有一幅习作上画着圣彼得的衣袖。“福斯特笔记本”中还有一些简短的评论,对这些习作进行了补充———某位来自帕尔马的亚历山大为耶稣的手提供原型;“住在比塔的克里斯托法诺?达?卡斯蒂廖内的头部的形状很美”。其中有一处笔记,标题非常简单,就写着“耶稣”两字,列奥纳多在下面写着“摩塔洛红衣主教手下的乔瓦尼.孔蒂”,这个人可能就是耶稣的模特。

 


    在一个著名的片断中,列奥纳多列出了一些门徒听到基督宣言后的各种反应:一个正在喝酒的门徒把酒杯放回原位,把头扭向说话人……一个扭动手指的人,转向他的同伴,表情十分严肃,展开双臂,露出掌心,肩膀上耸,碰到了他的耳朵,惊讶地张大嘴巴……一人转过身,手里拿了一把刀子,碰倒了桌上的玻璃杯……一个人身体前倾望着说话者,双手遮住了自己的眼睛。

 


    其中一些人物描写在最后完成的壁画中得到了体现,比如白胡子的圣安德鲁(从左边数第三个人)摊开他的掌心,耸起他的肩膀。而其他人的动作都发生了改变,转过身、手中拿把刀子的那个人变成了圣彼得,而碰倒玻璃杯的则变成了另一个人,他就是打翻盐瓶的犹大。这些姿势中至少有一个早已出现在温莎皇家图书馆收藏的第一幅构图素描中,即人数较少的那组人像中,耶稣和犹大之间的那个人“用手遮住了眼睛”。

 


    与整体构图一样,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动作体现了列奥纳多《最后的晚餐》中崭新的理念:他摒弃了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构图传统,即信徒们沿着桌子呆板地坐成一条直线。在《最后的晚餐》中,用餐者的线条被打断了,取得了神奇的效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波浪状的一群人,门徒们被分成四个组,每组三个信徒:聚集成群的这些信徒突然处在了一个紧要关头。列奥纳多也找到了他戏剧性的一刻:不是圣餐仪式,也不是确认犹大的身份,而是众人在听到耶稣宣布消息时极度震惊的反应——“只有在你们面前我才能肯定地说,你们中间有人将要背叛我。”众信徒悲痛万分。因而,画面布局的流畅部分是由基督的这个决定造成的,即讲故事的那一刻出现的,几乎就是电影中的一幕。

 


    犹大是这幅画的反面人物,但在为准备《最后的晚餐》而作的侧面像习作(温莎皇家图书馆藏)中,犹大是一个比魔鬼还要丑陋的人,几乎就是一个怪物,但他也表现出某种懊悔和自我憎恶的意味,这也使这幅侧面像带有某种悲剧色彩,或准确地说带有基督教的仁爱之意。关于犹大的脸,瓦萨里曾讲过一个趣闻: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修道院院长总是催促列奥纳多“尽快完成这项工作”,并向公爵抱怨这个艺术家如何拖延时间。得知此事后,列奥纳多对卢多维科说他还在寻找一个长着极为阴险毒辣的脸的人作犹大的原型,但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脸,“他一定会用那个不够善解人意、缺乏耐心的修道院院长的头部”作为模型。听到这番话之后,公爵顿时狂笑不止,而“那个不幸的修道院院长糊里糊涂地回到家里,还担心在他的花园里工作的工人”。

 


    从墙的左侧画起

 


    绘制《最后的晚餐》首先要在修道院餐厅的墙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灰泥,墙壁中间的灰泥要比旁边的灰泥粗糙一些,因为这样灰泥才能与覆于其上的漆层黏合得更加牢固。最近一次修补工作中有一个发现———人们发现《最后的晚餐》草图的痕迹,草图是直接画在灰泥之上的,“极为简洁的红线条,用流畅的画笔描绘上去……按照他的布局勾画出众人的轮廓或外形。”绘上草图之后再打上熟石膏粉或底子。当时用的石膏粉是“一种小颗粒状的混合物,100-200微米厚,是用类蛋白质将钙碳酸盐和镁黏合而成”,顶层再涂上一层薄薄的铅白色的底漆。列奥纳多故意在表面留下一些切口,主要是为了勾画出建筑背景的形状和全景;为了追求作品的精确性,图画区域的中心还打上一个小孔,作为整幅壁画的没影点,这个点就在耶稣的右太阳穴上。

 


    油画大概是从已画好的场景上三个刻有纹章的半圆壁开始画起,现在大部分已经遭到损坏,但仍然能看到铭文的片断和盾形纹章,以及一个用水果和青草编制的漂亮花环。壁画的主要场景大概是从左侧开始画起。用马泰奥?班代洛的话说,在这个时期,列奥纳多不停地工作,有时还交叉双臂长时间地专注看着墙壁。

 


    “我不得不谋生”

 


    1496年的夏天,列奥纳多在绘制《最后的晚餐》的同时,还在装饰某些房间,很可能是贝娅特丽丝公爵夫人在斯福尔扎宫殿的房间。6月8日发生了一件列奥纳多有失风度的事情,这件事情被公爵的秘书记录了下来:“装饰房间的那个画家今天闹出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他因此愤然离开。”这种紧张状态或许跟写给公爵的另外一封不完整的信的草稿有关,列奥纳多在信中抱怨他的经济困境:“我非常烦恼,你本应该发现我很缺钱,而且……我不得不谋生,这使我只能中断这项工作,参与到不太重要的事务中去,而不能继续执行阁下您委托我的工作。”这项重要工作无疑就是《最后的晚餐》,而那份让他分神的“不太重要”的工作可能就是装饰公爵夫人的房间。

 


    “我不得不谋生”——这是一种公爵并不熟悉的麻烦。他继续写道:“或许阁下没有给瓜尔蒂埃洛先生更多指示,他还以为我的钱够花……如果您以为我有足够的钱,您一定是被骗了。”这里指的就是瓜尔蒂埃洛?巴斯卡皮,还有人将他称为“公爵的礼物审理员”,即公爵的出纳。列奥纳多好像没有收到某些预期的“礼物”:所谓“礼物”本质上就是金钱,因为不是定期支付所以不能被认为是薪水。据班代洛所说,列奥纳多的年薪是2000达克特,但另一个消息灵通人士却说摩尔人每年只付给他500达克特。

 


    在这封引人注目的信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到列奥纳多绘制《最后的晚餐》时正承受着巨大的创作压力,这种压力非但没有被其他事情缓解,还一直不断加重。这也是被班代洛捕捉到的同一个列奥纳多,那个在炽热而安静的大街上大步流星走向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的列奥纳多。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由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1495-1497年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 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食堂的一端整面墙壁上的巨幅壁画。该画420X910厘米,现藏于米兰 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此画取材于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所记载的事件:耶稣的弟子犹大向官府告密,出卖了耶稣。耶稣知道不幸即将降临,在被捕前,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与十二门徒 共进最后的晚餐。席间耶稣宣布:“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话音刚落,十二门徒一片骚乱,心态、表情、姿势各不相同。达·芬奇抓住这戏剧性的一瞬间,成功 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壁画构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图中13个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略显悲伤,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一跃而起,而尽管大难临头,但耶稣镇定自若,表情安静。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他的双眼低垂着,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耶稣右边第一人是圣·约翰。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他的头垂向一侧,表情平静、无赖,他似乎已经领悟了耶稣的话语。

    第二人是圣·彼得。我们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勃然大怒,身体倾向约翰,左手搭在约翰的肩上,贴近耳朵问:你知道是谁干的吗?他右手握着一把刀:只要弄清谁是叛徒,他一定把他杀死。

    第三人就是犹大·伊斯卡里奥特。他面容灰暗,正扭转身子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惊恐地躲避着耶稣。他的右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 袋。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 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也能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第四人是巴多罗米奥。他张开双手,显得震惊而沉着,要大家不要惊慌,他凝视着耶稣,在思考拯救老师的计策。

   第五人是老雅各。他搂着巴多罗米奥,紧张地望着耶稣,觉得无能为力。

   第六人是安得烈。他身强力壮,做向前冲的姿势,似乎要弄个究竟。

    耶稣左边第一人是圣·托马斯。他向耶稣举着食指,好象在问:这是真的吗?这怎么可能?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第二人是小雅各。他极度愤慨,摊开双手,身体后仰,似乎表示:这简直不可思议!

    第三人是圣·菲利普(穿红衣者)他向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欲表白自己:“难道会有人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第四人是马太(穿蓝衣者)。他两手伸向耶稣,头转向左边的达太,好象在问这位有经验的老人:老师说的到底是谁?

    第五人是西门。他在苦苦思索,但毫无结果。

    第六人是达太。他摊开双手,对马太的问题表示自己也纳闷。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 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 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达.芬奇绘制此作品时,常常停下笔来,站在画前徘徊、思索。对绘画一窍不通的修道院院长感到恼火,指责他怠工、拖延。达.芬奇此时正发愁找不到犹大的合适 模特,于是就用这位丑陋、粗鲁的院长做了犹大的原型。画完成后一位公爵看到犹大的形象后大笑,对达.芬奇说:“犹大的面孔跟修道院院长一摸一样!他让你不 得安宁,妨碍你工作,你巧妙地报复了他,就让他永远留在这餐桌后边吧!”

    达.芬奇的这幅杰作几经沧桑,可谓命运多舛。1652年,修道院居然在画有《最后的晚餐》的那面墙壁上开了一个小门,把画的下部挖掉一块(见画作的下部中间),耶稣和三个门徒的脚被截去,实在让人痛心!

    1796年拿破伦占领米兰,他手下的部队把画有《最后的晚餐》的饭厅做了马厩!

    达·芬奇画《最后的晚餐》用鸡蛋清等有机物调颜料,极易变质、损毁,所以刚过五十年,画面已开始剥落。后经过无数次修复,仍不能保护这幅绘画杰作。 1982年意大利组织专门修复小组,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最后的晚餐》清洗、修复。1999年,重新对公众开放。但是,这次大修引起颇多争议:过度的清 洗和修复,难以做到修旧如旧,达.芬奇的原作已永远不可恢复了。

商品属性
[尺寸(厘米)] 100x160
[有无框] 有框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