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们分成不同的“战区”对绘画提出不同的问题:
修拉通过色彩理论寻求一种稳定、秩序的安排,导致了对色彩的全面革命;
塞尚通过特殊的艺术视觉对古典主义的结构重新解释,结果把自然、物理的结构打散,也就是说,对结构提出了问题;
梵高强调了对内心、内在的表现,突破了色彩等语言的条条框框,提出了表现性的方法;
高更多少有一点折衷主义,用一种平面化的色彩和方法表达对绘画的理解。
呈现的问题——视觉内向,内在溢出,语言的展开
同时期的心理现实倾向与精神氛围
现代主义不是几个艺术家在那里装神弄鬼,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时代的氛围,是时代的精神气候。
恩索尔和蒙克说明了19世纪末的情况:
比利时画家恩索尔延伸了梵高的语言和态度,又把一些阴郁惶恐、带有神经质的东西带进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自我的感受。
蒙克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艺术形成了自身的语言和逻辑:夸张、变形,同时用曲线和颜色把整个造型结合起来,表达出一种心理状态。
野兽派(1905)与马蒂斯
“野兽派”是一个偶然的词汇。
所有的“野兽”无非是把后印象派的方法和指导思想做符合自己经验和感受的展开,让后印象派的风格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形成更为广阔的阵地。
马蒂斯被认为是野兽派的领袖,他的绘画持久地影响了现代主义。
《奢华、宁静与享乐》是马蒂斯学习修拉“点彩派”的一个记录,但不那么讲究比例、分割;《有蓝色花纹桌布的静物》是马蒂斯理解塞尚的一件作品;在《生活的欢乐》中,马蒂斯去实验不同的颜色的色块关系,画面没有了深度,是学习了高更——后印象主义深深影响了现代主义。
在《舞蹈》上,可以看到马蒂斯慢慢脱离后期印象派相对琐碎的结构、色彩、故事性,而形成一个完全装饰性的平面。
“我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一种没有令人烦恼和压抑主题的纯洁静穆的艺术,一种对所有脑力劳动者,无论他是商人还是作家都一视同仁的艺术,它像一种平静的感化,一种精神的抚慰,类似于坐上去可以消除疲劳的安乐椅这样的东西。”
——马蒂斯
马蒂斯的意义:平面化与装饰化
德国表现主义
学习德国表现主义建议研究一下德国的艺术史、文化史、哲学史,以及音乐、诗歌等方方面面的背景。德国人所处的地理、风土、人情等与法国人不一样,德国的气候与法国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同,也就是德国的精神气候不同。比如,诺尔德使用的色彩与法国人相比就显得阴郁压抑。
桥社(1905-1913)
基希纳是桥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都市题材为主,人物造型尖锐,具有不安定感。
德国表现主义每个人都在发展自己的风格,而我们也会发现他们也都是对后期法国印象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延伸。
奥地利的表现主义——科柯施卡/柯柯西加
笔触是灵魂的抒发。一战参战经历与爱情经历使他创作出许多阴暗、笔触紧张的作品。
贝克曼的现实主义
贝克曼是典型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虽然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题材,但他的出发点是“通过现实使不可视的东西成为可视”。贝克曼通过面对现实,用绘画描绘内在的真实,表现现实,从而也被批评家归为新现实主义、新客观主义。用非学院派的方法展现当时社会现实画家还有乔治·格罗茨、奥托·迪克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