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信息 > 画廊经营之道,艺术与商业交融

相关商品

浏览历史

画廊经营之道,艺术与商业交融
温钦画廊 / 2023-08-19

 艺术与商业交融

画廊①:往昔岁月


2022年,全球画廊销售额共计372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在大家眼中“一锤值千万”的拍卖行销售额,如此能挣的艺术机构究竟是从何演化而来的?


温钦画廊:The Art Basel and UBS Art Market Report 2023



回溯历史,文艺复兴时期各行各业都由“行会”把控,此时艺术家们只有成为行会注册成员,才有资格成立自己的作坊、雇佣学徒、接受教堂或贵族赞助人的工作委托制作艺术品。此时,教会、贵族等委托工作的赞助方作为艺术品最后的藏家,与艺术家之间是一种雇佣关系,他们决定着艺术品的题材、媒介等各要素。同时,这种委托创作的模式让艺术品不会经过展览、销售等环节,而是直接从艺术家手中去到藏家手中。


温钦画廊:让·德·布雷 (1627-1697,荷兰),《哈勒姆圣路加行会的理事》,130 cm × 184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15世纪末16世纪初,“Academy”(艺术学院)这一全新组织体系的建立让艺术家们的地位显著提升,行业也逐渐摆脱了“行会”的把控。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品的商品属性被显著加强,出现了画店代销艺术家作品的形式,艺术家们将作品送到画店,画店老板以全新的艺术品经销商的角色开始活跃在艺术市场中,对作品进行售卖。艺术家的创作也因此从藏家的意志中解放出来。


温钦画廊:让-安东尼·华托(1684-1721,法国),《热尔尚画店》,163 cm × 308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夏洛腾堡宫


到了18世纪,巴黎的一位艺术品经销商格桑(Edme-François Gersaint)首次编制了详细的作品目录和艺术家传记提供给客人,这些先驱性的运作和销售方式使得艺术品经销商成为了艺术市场上的主导者。很快,西方迈入现代工业社会,艺术市场的结构也随之悄然变化,人们对于具有文化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的追求,使得现代画廊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形式,在19世纪的法国应运而生,集展览、收藏、销售于一体的画廊取代了仅具有代销功能的画店,开始成为公开陈列美术作品以供人鉴赏的主流场所和现代艺术交易的主要场所。


温钦画廊: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法国),《舞者》,142.5 x 94.5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国家美术馆(华盛顿)


保罗·杜朗-卢埃尔(Paul Durand-Ruel)作为巴黎一家画廊的老板,在印象派画家们不被传统学院派接受的窘境中,从1870年开始无条件资助莫奈等印象派艺术家,保障他们的生活,支持他们的创作,并不断在展会中展示、推广这些新派艺术家的作品,最终在1886年的纽约,美国艺术协会组织的展览中,印象画派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因此成为了第一位欣赏并支付费用支持先锋派艺术家发展的画廊主。自此,现代画廊独特的运营模式——“代理制”逐步形成了。


温钦画廊:克劳德·莫奈(1840-1926,法国),《花园里的女人们》,255 cm × 205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奥赛美术馆



艺术与商业交融

画廊②:经营之道


贾斯珀·琼斯(Jasper Johns)、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弗兰克·斯代拉(Frank Stella)、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他们是美国当代艺术史中毫无疑问的明星,他们代表着新达达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观念艺术等不同的艺术流派,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利奥·卡斯蒂里(Leo Castelli)。他是纽约的一位画廊主,曾以超前的眼光发掘出了这些年轻前卫的艺术家,并慷慨资助其艺术创造。把他们推向了全世界公众,更使美国的当代艺术成为了世界的艺术。


温钦画廊:贾斯珀·琼斯 (b.1930,美国),《四人面的靶子》,整体85.3 x 66 x 7.6 cm,帆布上的拼贴画、印花纸上的颜料画、木结构和涂有颜料的石膏,图片来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像卡斯蒂里这样,发掘艺术家并给予他们支持和培养——是画廊“代理制”的核心。画廊签约艺术家,对他们进行包装和宣传,提供举办个人展览、参与大型艺术展会、甚至是进驻知名美术馆的机会,以种种方式将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公众、藏家、媒体或其他文化艺术机构,以此来推进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不断提高他们在行业内的名声和地位。而艺术家们要做的,就是潜心创作,并按照合约将自己一定数量的作品交给画廊打理售卖,与画廊共享作品收益。


温钦画廊:卡斯蒂里画廊内,安迪·沃霍尔“Wallpaper&Clounds”个展场景,1966,图片来源:卡斯蒂里画廊


双方的这种关系像一场婚姻,但并非每位艺术家都能轻松与画廊达成“联姻”,市场上艺术家的数量远超画廊的“联姻”需求。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家,画廊自有一套标准。首先,每间画廊通常都有自己特定的路线和风格,画廊会更喜爱符合自身风格的艺术家,其次,画廊需要的是作品输出稳定且持续的专职艺术家,而非一曝十寒的爱好者,毕竟画廊需要艺术家们的长期配合,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发展愿景和艺术使命。


温钦画廊: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场景,图片来源:Art Basel


做好艺术与商业的“会合点”——这便是画廊的价值所在,也许谈到“商业”,人们容易从中读取一些引发负面情绪的含义,但画廊的运作却始终绕不开“商业”,它在不断的商业活动中,一边为艺术家们累积声望、构建优质的藏家关系网络、提升自身和作品的商业价值,一边为藏家提供了解艺术市场的顾问服务、精准挑选符合其品味和预算的艺术品、规避投资和收藏的潜在风险。


而画廊更重大的使命则在于灵敏地感知到那些新兴艺术思想的微风,并助力它们吹起能够席卷整个艺术世界的狂浪。正如卡斯蒂里所说和他曾经所做的那样:“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艺术经纪人,最关注的应该是不断发现最优秀的艺术家和最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并通过这种发现来使艺术家能够继续他们的艺术创造,从而推动和创造艺术的历史。”


温钦画廊:伊莱恩·德·库宁 (1918-1989,美国),《利奥·卡斯蒂里》,137.1 x 76.8 cm,布面油画,图片来源:佳士得拍卖行


艺术与商业交融

画廊③:破圈求变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保持一成不变,就会成为时代的弃子,善于经营的画廊主们深谙这一道理,尤其近年的社会环境和艺术市场状况,更促使画廊开始积极地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在渐趋多元化的道路上,探索未来的多样可能。


温钦画廊:豪瑟沃斯画廊负责改造的位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的The Fife Arms酒店内景,图片来源:The Fife Arms


实现多元商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扩展崭新立体的业务,在这一方面,实力雄厚的顶级画廊无疑是领头羊,例如,豪瑟沃斯画廊在2018年创办了艺术季刊《Ursula》杂志,汇聚作者和艺术家,为读者呈现论文、侧写、访谈、原创作品选集和摄影等内容;卓纳画廊在2018年开设了名为“Dialogues”(对话)的播客栏目,邀请艺术界、 音乐界及电影界等专业人士来进行相关领域话题的对谈;高古轩画廊联合日本名厨高山雅方在纽约空间开办了Kappo Masa日料餐厅,还在2019年成立了高古轩艺术咨询公司,向艺术家和藏家提供管理、保护、评估艺术品和艺术遗产的一条龙服务。


温钦画廊:位于纽约麦迪逊大道976号的Kappo Masa餐厅 图片来源:Kappo Masa


除了跨界扩张以外,合作也是打开商业格局的不二法门,像“共享画廊”这一项目:主办画廊为海外画廊提供场所,双方共同策划展览,如此,一些中小型画廊以极低的成本为自己的艺术家争取到了更多的曝光机会,海外画廊也不必耗费时间和金钱筹备固定展览空间,主客画廊间的密切沟通以及资源共享促进了画廊间友谊的建立,画廊间自发的联合也激发了具有实验性和趣味性的展览。


温钦画廊:2020年CONDO LONDON中来自慕尼黑的 Deborah Schamoni在Hollybush Gadens 的展览,图片来源:Deborah Schamoni


从线下到线上,从现实到虚拟,这是如今整个画廊业的另一大发展方向,不少画廊也早已完善了自己的网页、公众号、视频平台和在线展厅并通过线上渠道来发展维护藏家、进行经营和销售,2021年初NFT艺术大火后,诞生了许多专营NFT艺术品的新画廊,也有例如国王画廊这样的老牌画廊,在虚拟世界的网络平台和现实世界的画廊中同步举办NFT艺术品展览,把NFT艺术品放进实体空间,把观众领入虚拟世界,进一步为线上和线下、真实和虚拟两个世界架起桥梁。


温钦画廊:加拿大NFT艺术画廊0x Society展览现场,图片来源:0x Society


画廊商业模式的不断进化,让艺术日渐贴近生活,与生活产生联动、融合,不论观赏、触摸、阅读、聆听、品味,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和艺术擦出火花的方式。


对话阿拉里奥中国区总监张勇

艺术与商业联姻,推动消费升级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进入中国画廊行业,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带来了新的血液与风向。国际性画廊的经营运作体系、商业模式开始与中国本土市场情况相结合,共促中国艺术市场繁荣发展。


来自韩国的阿拉里奥画廊于2005年末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并将画廊实体空间落户于北京,在开业之初阿拉里奥就展出了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7位艺术家:方力均、岳敏君、张晓刚、王广义、隋建国、曾浩和刘建华的作品,这成为当时震动中国艺术界的大事件之一。2014年,阿拉里奥画廊迈出新的一步,进军上海艺术市场,期间变更过2次场地,最终于去年底落地西岸芒果广场,并将其定位为 “策展式艺术商业复合空间” ,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画廊和实验性多品牌集合空间的艺术商业综合体。



阿拉里奥画廊(上海)及“阿而普”(ART LOVERS PARTNERS)外立面


艺术市场通讯采访到阿拉里奥画廊中国区总监张勇,金融背景的他从商业与金融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了阿拉里奥画廊的市场布局、商业规划,以及他对中国乃至亚洲当代艺术市场趋势判断。



韩国画廊阿拉里奥中国区总监张勇


以“商业地产”模式经营画廊


阿拉里奥画廊是一家拥有商业地产背景的集团式经营艺术机构,画廊创办人金昌一早年涉足餐饮连锁、百货公司、房地产等事业,他对艺术有着极大的热情,在90年代开始大量地进行艺术收藏并建立了美术馆。怀着促进当代文化艺术交流、支持当代艺术的想法,金昌一于2002年在韩国天安创办了阿拉里奥画廊,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阿拉里奥画廊分别在韩国天安、首尔及中国上海拥有其支点空间



一层阿拉里奥画廊(上海)外立面近景


2008年到2010年金融危机前后的经济呈现下行趋势,阿拉里奥画廊于2012年将北京空间关闭前往纽约谋求新的发展。休整两年后,阿拉里奥于2014年重新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并将画廊空间设立在了上海。张勇分享道,金昌一认为亚洲文化是全世界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是亚洲文化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张勇表示,上海的当代艺术语境活跃度高,特别是在上海设立了西岸艺术博览会后更加明显,如果说中国作为全世界当代艺术语境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那么上海可以代表中国来发出声音。



二层阿而普(ART LOVERS PARTNERS)外立面近景


在过去的几年运营中,阿拉里奥画廊逐渐增多了品牌合作等对外商业项目的比重,阿拉里奥画廊的二层空间被规划为旗下新生活方式品牌集合店“阿而普”(ART LOVERS PARTNERS),以 “策展式艺术商业复合空间” 为定位,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画廊和实验性多品牌集合空间的艺术商业综合体,其中包括了设计生活、时尚生活和艺术生活等。张勇介绍,阿拉里奥画廊在韩国已经实践了以艺术进驻商业地产项目来吸引旅游型客源和消费的经营运作模式,但上海的运营方式与韩国还是有很大区别,地处西岸的上海驻点更多是在地文化的需求,它更专注在为本地人群构建生活美学



阿拉里奥画廊(上海)内景


张勇分享道,阿拉里奥遵循着“结构理念”来运作艺术和商业的跨界。阿拉里奥上海空间的一楼是传统画廊空间,二楼是当代语境下的生活美学空间,两者形成立体化结构,收藏品、奢侈品和消费品三个模块构成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业态。收藏品以当代艺术品为主,奢侈品指的是可以作为收藏级的物件,如北欧的家具等,消费品则是艺术衍生品。这种结构性的运营理念立足于商业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奶酪积木玩具,1950年,丹麦家具,阿而普(ART LOVERS PARTNERS)内景


公共艺术项目是张勇除了画廊运营管理外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阿拉里奥的重要商业布局之一。阿拉里奥画廊致力于打造一个非单一的,以艺术为核心的社区化艺术中心。张勇指出,建立“艺术社区”是阿拉里奥在韩国的地产项目中已经践行过的一项重要理念。文化、艺术能够给商业地产赋能和增值,地产项目中呈现更多的文化性内容促使大众产生更强的粘性度和回流性。如今中国众多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都在积极引进艺术资源,如策划艺术展览、品牌类的跨界、推动公共艺术的搭载等等,这些新的行业趋势提升了社会的整体文化氛围,也能够带来一定的消费升级。阿拉里奥画廊涉及全球的艺术家群体,多元文化相互转化和融合会给社会带来多层次的文化输出。



SII MORE x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艺术跨界时尚设计系列——艺术家九九与时装设计师婧婕快闪展《多巴胺的世界》,2023, 阿而普(ART LOVERS PARTNERS)


艺术与商业的共赢


阿拉里奥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了50余位艺术家,这个数量还不断在扩充。阿拉里奥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画廊,在积极推动他们自主的理论形成一定的语言、思维、学术逻辑,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阿拉里奥画廊的自主学术体系。不同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市场中也有相应的规划。阿拉里奥画廊通过举办艺术家个展、参加国际性艺术博览会等方式将艺术家们的创作和作品价值在不同的市场展现出来。艺术家在各个市场的接受度和熟知度具有差异性,有些艺术家在各个市场受到较大关注,如日本艺术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黛西·帕利斯(Daisy Parris)等,有些艺术家作品学术与市场价值还等待人们发现。



新空间首展——名和晃平(Kohei NAWA)《解码》现场,2022,阿拉里奥画廊(上海)


阿拉里奥画廊在成立之初就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张勇分享道,阿拉里奥给予年轻艺术家的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画廊为艺术家提供在美术馆展出创作的机会,参加商业类的群展、个展,在不同国家区域的艺博会展览中呈现作品;另一方面,支持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参与不同类型的露面,帮助艺术家接洽适合商业跨界、品牌合作,将他们的作品延伸到不同的公众领域



双个展“蒂姆·加伍德和黛西·帕里斯 Tim Garwood and Daisy Parris”现场,2023,阿拉里奥画廊(上海)


艺术与商业结合是阿拉里奥画廊的基因之一。在谈到艺术家商业跨界活动的增加是否会削弱他们作品的学术性时,张勇提出反对,他认为艺术家跟商业合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阿拉里奥一些非常重要的艺术家都有与商业合作的经历。艺术品从商业产品、营销广告的角度与大众生活产生连接,利用品牌具有负载能量的特点,能够将艺术家的语言、价值与公众覆盖率大幅提高,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了解到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双赢的局面。艺术家与商业品牌之间的跨界更多涉及到设计、IP与图像的使用部分,它属于版权类型的商业交易,张勇说道,版权类型的商业交易是基于图像、理念性的交易部分,它与传统艺术领域中的艺术品出售收藏的定价逻辑完全不同,它归属于版权象限逻辑。



韩国艺术家卢相镐个展“畅销故事书”展览现场,2023,阿拉里奥画廊(上海)


中韩两国的艺术生态现状


中国与韩国虽然文化上同根同源,但发展至今已经有较大的差异,基于政策、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当代艺术市场生态也有很大不同。目前韩国的房地产、金融、比特币等投资市场波动幅度大,当代艺术市场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去年的首尔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Seoul)颇为火爆。张勇认为,当代艺术品得到市场青睐的根本原因是资金具有保值增值的趋向的属性。并且,韩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了文化领域达到亚洲领先水平的国家发展战略,出台了相关减免税费、资金支持等政策,鼓励拥有雄厚资本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艺术品收藏。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推广,大量资金进入韩国艺术市场,可选择的艺术品类型范围广,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全民化的艺术品投资、收藏的市场趋势



首尔弗里兹艺博会2022,阿拉里奥展位现场图片


反观目前的中国艺术收藏更多地集中在自发性的私人收藏,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头部企业家、中产阶级构成。且中国传统书画、古董瓷杂类艺术品在市场中占比高,当代艺术的市场份额占比低于百分之二十,收藏主力大都集中在老一辈藏家群体。近年来,随着一些有着一定经济实力、家族收藏习惯的年轻藏家入场,他们的收藏品味开始偏向一些国际化的顶流艺术家的作品、年轻化的潮玩等艺术品类,有些年轻藏家也对更严肃、更学术的当代艺术表现出了偏好与关注



潮流设计师EDDI AMAC版画系列产品,2023,“阿而普”(ART LOVERS PARTNERS)


基于中韩两国的藏家偏好、收藏习惯等不同,阿拉里奥会根据两国不同的市场环境,调整艺术品的供应,制定不同的商业策略。全球当代艺术的发展在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新藏家的入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艺术市场的风向。每个时代的藏家都身处他们时代语境,与藏家语境相符的艺术家会得到较大关注。阿拉里奥近几年也在积极挖掘新生代的年轻艺术家,并且今年上半年连续不断地呈现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希望能够给新一代的艺术市场中的年轻客户群体更丰富语境的选择。



青年艺术家王偲丞个展“起始与未来:光和生物的启示”现场,2023,阿拉里奥画廊(上海)


艺术与金融结合的未来趋势


艺术品天生就自带金融属性。”金融行业出身的张勇如是说道。在传统印象中艺术品的流通性较低,但张勇与我们分享道,一线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市场的硬通货,它们的交流频次多、流通性好,而流通率越高的资产越受资本市场的追捧。张勇认为,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很多机构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促进艺术品金融化,国家在面对金融问题时表现出的谨慎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我国目前较普遍的艺术品金融化的方式是通过私募基金来进行资金运作、艺术品基金注资。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变缓,有关数据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对艺术资产配置的关注度有显著提升,但部分艺术品存在着流动性低、鉴定估值体系不健全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困局,张勇分析道,艺术品的配置是根据市场需求、金融化需求而出现,艺术品真正达到了优质资产水平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评估、且具有稳定的流动性


当个人可流动性资产达到千万,艺术品可以按照10%-15%的比例作为可供考虑的资产配置选择,张勇分享道,艺术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确实存在藏家在购置艺术品过程中交学费的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购置的艺术品本身不具有保值增值属性,从而导致了投资损失。张勇还分享道,艺术价值与艺术价格是分离的,艺术机构应提供给藏家更多的服务性支持、做好学术性梳理与整理的工作、适当给予专业意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艺术市场良性健康发展,这是未来艺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温钦画廊私洽代理国际顶流艺术家的原作(如果客户有其他特定艺术家作品的需求,我们会用海外艺术资源为您寻找):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安迪.沃霍尔文森特.梵高Vincent Gogh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弗里达·卡罗 F.KAHLO格哈德·里希特 G.Richter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 A Bouguereau马克·夏加尔M. Chagall克劳德·莫奈 C.Monet,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圭尔奇诺 Guercino, 马蒂亚·普雷蒂 Preti, 翁贝特·波丘尼 U. Boccioni鲁西奥·芳塔纳 L.Fontana弗朗西斯·培根 F. Bacon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M.Basquiat拉斐尔·桑西 Raffaello卡纳列托 A. Canaletto, 保罗·委罗内塞 Veronese,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A. Renoir保罗.塞尚P.Cezanne雷尼·马格利特 R.Magritte萨尔瓦多.达利 S. Dali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odigliani, 希罗尼穆斯·博斯 H.Bosch, 弗朗西斯科.戈雅 F.Goya, 彼得.保罗.鲁本斯 P.P. Rubens, 丁托列托 Tintoretto, 弗朗索瓦·布歇 F. Boucher, 安东尼·凡·克 A.Van Dyck,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 F. Zurbaran, 草间弥生Kaws奈良美智, 赵无极等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